第2部分(第4/4 頁)
應確認成本費用約7 220萬元,調整為
5 萬元,因此,原預告的2007年年度報告中淨利潤將出現約5 000萬元虧損,調整為預計2007年虧損3 014萬元,比原預告金額減少虧損2 000萬元左右(見表2…1)。
表 2…1 (單位:萬元)
等待期資產 期權數量 期權公允 期權費用分攤 合計
負債表日 最佳估計 價值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1 000 3 3 3
200
200
200
200
合計 1 800 7 5 1 7
等待期的確定:根據公司《關於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修訂稿)的議案》,公司的期權採用分期考核、分期行權的方式,等待期一年,即授予的
2 000萬份股票期權不得立即行權,在授權日後進入等待期。授權日滿一年後,當年考核結果合格的激勵物件方可行權,首期期權1 000萬份自2007年11月6日起進入等待期,其後各期等待期依此類推。
亂分攤(2)
不考慮股權激勵費用,根據伊利2006年年報,該公司2006年度收入比2005年增長34%,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比2005年增長28%,故伊利首期行權條件滿足,這樣伊利25%股票期權的可行權日是2007年12月29日。假設2007年度業績滿足行權條件,75%的股票期權可行權日是2008年12月29日。
在等待期內如何分配期權費用,伊利及海藥的計算是不一致的,伊利首期25%部分2006年承擔2 024 元,2007年承擔182 712 元,它這個是在2006年12月29日至2007年12月29日按日直線攤銷。可是海藥的首期50%全部進入2007年度損益,按照伊利的規則,應該在2007年11月6日至2008年11月6日按日直線攤銷,這樣首期的50%股票期權費用就大部分進入2008年損益,筆者計算其2007年只需分攤3 ×(24+31)=萬元,包括其他的800萬股也只算55天,不按整年計算,這樣2007年度股票期權費用只有萬元,比原來減少4 萬元,這樣海藥利潤總額就由虧損
2 621萬元變為盈餘1 685萬元,但顯然即使盈餘1 000多萬元,海藥仍無法滿足首期行權條件,筆者認為海藥的股權激勵會計處理也要推倒重來。
銀廣夏透過虛構出口收入虛增鉅額的收入,這種*裸的造假是比較低階的造假手法,這是第一代造假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