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第4/4 頁)
電腦出毛病了,老王白天要上班,折騰了兩天才修好。
> ,
586【驚天豪賭】
與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等大導演一樣的待遇,每當王梓鈞的電影上映之後,美國的各大媒體都會大肆報道一番。
關於電影的評論,自然不會像是在臺灣那樣全是讚美之詞。
王梓鈞的前幾部電影,在美國都是溢美之詞更多,貶低地人更少。可這部《合鋼琴師》上映之後,卻幾乎是一半吹捧,一半咒罵。
就連好萊塢影響力最大的兩份刊物看法都不同:一向不怎甩王梓鈞的《好萊塢報道》,這次卻出奇地稱讚《合鋼琴師》為“極端浪漫主義的史詩”;而身為美國娛樂界行業週刊的《綜藝》,卻認為《合鋼琴師》是一部“無聊得能讓人睡著的糟糕電影”。
觀眾也是一樣,一些人在看了電影之後,到處對親友同事推薦這是部不容錯過的絕頂經典好片;而另外一些觀眾,本來是衝著王梓鈞的名頭走進電影院的,看了電影后卻有一種受騙的感覺——這他媽放的是什麼垃圾玩意兒?
一直力挺王梓鈞的影評人史蒂芬這次在他的專欄裡寫道:“扎克利。王走火入魔了……不得不承認,《合鋼琴師》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但在花費巨資造出一艘大船耐後,拍出這麼個半雅半俗的尷尬影片,實在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這部電影或許會拿獎,但我並不看好它的票房,它對觀眾太過挑剔。”
卡爾。賽賓斯則是肯定地寫道:“這是一部寓言式的影片。那個一生不肯上岸的天才鋼琴家1900,實際上是很多在商業氣息越來越濃的社會中迷惘的藝術家們的化身。
岸,是浮躁功利的社會現實。在這裡。丟棄了自我原則和藝術主張的藝術家們,一步步左右逢源自以為快樂地享受著商業文化帶給他們的“成功樂趣”。
而在1900看來,這種樂趣是飲鳩止渴,無異於毒品給人的幻想,在這些幻想背後,不可避免的是藝術與人的分離,最終造成藝人與藝術的剝離甚至敵對。
在他看來c正的藝術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