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頁)
的部下能安生。
前頭那位蔡使君尚未婚嫁,自然是沒有後宅,可她能擺平日益壯大的班底嗎?
且就在袁雷在心中暗自腹誹之時,隊伍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在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然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黃縣城。只見眼前的黃縣城比之數個月之前又巍峨了不少,想來冬天農閒的時候留守的官僚們沒少為這座東萊的中心添磚加瓦。而此時此刻率領一干官民前來迎接蔡吉的赫然就是她麾下的一文一武兩大心腹,郭嘉與太史慈。
見此情形,再一聯想到自己從前在鄴城的所見所聞,袁雷覺得自己那久違了的探子精神正在復甦。於是乎,他當即就打起精神觀察起了城門下眾人的表現。待見此時的郭嘉與太史慈等人照例還是先向蔡吉施禮問安。不過在一番例行的寒暄之後,郭嘉並沒有直接領著眾官僚簇擁蔡吉入城,而是信步到一直掩在隊伍之中的賈詡面前,恭敬地向其躬身施禮道,“晚生郭嘉見過文和公。”
賈詡顯然沒料到郭嘉會突然來這麼一手。不過賈文和可不是那種別人給頂高帽子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的主。這會兒面對郭嘉謙恭的表態,賈詡依舊不動聲色地還禮,謙遜道,“老夫不過是閒雲野鶴之人,郭先生何須行此大禮。”
“文和公是吾家主公請來的上賓,吾等理應以禮相待。”郭嘉再次向賈詡作了一揖之後,便抬手示意其先行。
一旁的蔡吉見狀,立馬就明白了郭嘉的深意,趕緊像女兒攙扶老爹一樣,一把扶住賈詡,並微笑著順著郭嘉的口吻招呼道,“文和公莫要謙讓。”
眼瞅著郭嘉與蔡吉當眾一唱一和,向來為人低調的賈詡自然是不好意思再做推辭。於是他只得任由蔡吉攙扶著在眾目睽睽之下入了城。不用問,經過這一插曲之後,用不了多久整個黃縣,整個東萊,乃至整個中原,都會知道蔡吉請了賈詡做謀主。而郭嘉對此似乎還不放心,到了當夜的接風宴之上,他更是與黃珍等人將賈詡奉若上賓。但值得玩味的是,賈詡雖也同郭嘉等人頗為客套,但是他從頭至尾都始終堅稱自己是“閒雲野鶴之人”,絲毫沒有接手做謀主的意思。
對於賈詡如此固執的態度,蔡吉在無奈之餘,也只得暫時任由他去。反正人都在手上了,軟磨硬泡之下,還怕他賈文和不就範。而對於眼下的蔡吉來說,真正頭痛的還是如何應付袁紹那邊出兵幽州的命令。畢竟自己人已回黃縣了,相信不多時辛毗就會找上門來。不想好應對之策,那可就麻煩咯。因此翌日一早,蔡吉便差人尋來了郭嘉與太史慈到她書房內商討要事。
然而令蔡吉頗感意外的是,郭嘉一進書房,在發現屋內只有蔡吉和太史慈之後,劈頭就向她問道,“主公,文和公沒來?”
蔡吉被郭嘉冷不丁地一問,先是怔了一下,隨即便如實地回答道,“文和公昨日在宴會之上喝了不少酒。更何況其對東萊的情況還不甚瞭解,所以本府沒讓他來。”
“什麼?主公這一路上沒有同賈文和談過東萊的事?”郭嘉瞪大著眼鏡一臉詫異地望著蔡吉問道。
而蔡吉被郭嘉如此一瞪,不由也有些心虛起來。卻見她跟著便訕訕作答道,“不瞞奉孝先生,文和公一路上對本府都不冷不熱。故本府至今都沒找著機會同他說明東萊的情況。”
“怪不得怪不得,昨日賈文和會有如此表現。”郭嘉在聽罷蔡吉的解釋之後,先是低頭呢喃了一番,跟著便抬起頭衝著蔡吉苦笑道,“主公難道不知,正是因為主公沒有將東萊的情況同賈文和說明,所以賈文和到現在還對主公不冷不熱啊”
“此話怎講?”這一次輪到蔡吉詫異地問道。
一旁的太史慈雖鬧不清楚事情的緣由,卻也跟著幫腔道,“是啊,奉孝汝就同主公說說,這事那裡做得不妥。”
郭嘉眼見蔡吉與太史慈都盯著自己,便嘆了口氣,向他二人分析道,“咳,若是換做尋常的謀士,主公所為倒也不算不妥。畢竟以東萊以及北海七縣兵強馬壯,安居樂業的景象,不管何人都能看出主公乃當世明主。然則賈文和卻非尋常謀士可比擬。此人出身西涼,從一介小吏做到光祿大夫之職,可謂是歷經坎坷。所以賈文和為人向來謹小慎微,以明哲保身為先。主公或許認為自己滔滔不絕地說上一通,不及讓賈文和親自觀察東萊郡來得眼見為實。可在對方看來,主公遲遲不同其交代東萊郡的情況,是對其存有顧忌,是不信任他。”
“本府沒這意思”蔡吉脫口而出反駁道。
“嘉也知主公是誠心誠意想要請文和公入幕。否則主公也不會大老遠地將人綁來,更不會特意修書要吾等早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