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是為了這個去的。昨天,我和三公九卿、六科給事中、翰林學士、司禮監、鎮撫司等各個衙門的人代表皇上去和崇煥談判,要他寫信給你。崇煥答應了,並且託我帶信給你。我怕你走遠了,我們見過面後,馬上就趕了過來。”
祖大壽道:“那好。袁爺的信呢?”
孫承宗知道,這祖大壽是個血性漢子,也是極難馴服的主,在這世上,他只服袁崇煥一人,自己雖然貴為兵部首腦,但是沒有密信,恐怕他也不會買自己的賬。這人擁兵自重,目前已經是國家唯一的棟樑,故而崇禎對他才會如此倚重,換了別人,這罪名早就死了千次了,但對他,則是法外開恩了。
孫承宗也不再客套,從袖口掏出一個蠟丸,扔給祖大壽。祖大壽將蠟丸剝開,發現裡面是一張捲起來的破布。展開來,原來是袍袖的一角。
孫承宗道:“你認得這袍子吧?”祖大壽道:“沒錯。北京一戰,袁爺就是穿的這身衣服。”將這布展開一看,眼眶又潮溼起來,對大家道,“你們看,袁爺寫的血書。”
眾人近前一看,果然是血書。上面用鮮血寫了幾個大字:“班師速回,國事為重。袁崇煥。”
朱梅顫聲道:“袁爺寫了血書,沒錯,這就是他的字型。復宇,你還忍心走嗎?”
“不走了,不走了。”祖大壽道,“我馬上調集所有軍隊,回山海關。”
孫承宗笑道:“你這樣做,才不負了崇煥對你的一片苦心。”
祖大壽對部將何守綱道:“你把所有的軍馬都調回來,集結入關,等待命令。”
朱梅道:“忙了一天,咱們都搞得灰頭土臉。今晚正好大帥也來了,不談國事,就讓我做個東道,咱們好好聚聚。”
。。
誰主沉浮 五(1)
夜深了,喧囂了一天的關城,也沉睡了。
吳三桂卻怎麼也睡不著,翻來覆去,腦海中浮現出許多事情來。
還有幾天,他就年滿十八歲了。十八歲就已經算是一個成年人了,他的婚事也定下來了,只等戰事稍停,就要辦成婚大禮。
但少年吳三桂的心中,這些事卻不怎麼放在心上。
從小在軍事防區中長大,吳三桂和別的少年不太一樣,儘管也是官宦子弟,但是他自小習武,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舞刀弄槍、打獵行軍,結識的人物也都是軍隊中的粗豪漢子。因為從一出生起就生活在兵荒馬亂的地方,這對他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在他年少的時光裡,親眼看見了北京許多文官以及包括皇帝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見到的血淋淋的事實。比如著名的廣寧戰役,在天啟年間發生的這場戰役中,熊廷弼與王化貞一退幾十裡,把山海關外的大片土地全部丟失了,丟棄的屍體堆積如山,有人撿了幾年的屍骨都沒有撿完。這些事,吳三桂都有著鮮活的記憶。而這場戰役對明朝來說至關重要,此後多年間,後金時有侵犯,明朝再也沒有緩過手來。
山海關一帶的這些狹長戰線,是少年吳三桂最初的軍事啟蒙園地。廣寧的恥辱之戰,更使得這位少年心中燃起仇恨之火併立下從軍報國的志向。
吳三桂十六歲那年考中武舉,自天啟末年參軍,在舅舅祖大壽手底下做個遊擊。提起他吳家和祖家的關係,也很有說頭。祖大壽外表粗豪強硬,但卻是一個精細人,多年帶兵打仗,建立了自己強有力的軍事武裝,他的勢力,在遼東一帶首屈一指,雖然位在袁崇煥之下,但在遼東實力及影響似乎猶有過之。作為遼東最炙手可熱的軍人集團的代表,他們全家世代守護遼東,所有的男性家庭成員幾乎都在寧遠、山海關之間任職,到祖大壽時,已歷五世。祖大壽是從最基層做起的將軍,他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有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至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的各級軍官,分駐寧遠、大淩河(遼寧錦縣)、錦州諸城。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原本是遼東巡撫李成梁的部下。李成梁死後,他積極尋找新的靠山,就相中了遼東強人祖氏家族。吳三桂的繼母為祖大壽妹妹,這個資源對於吳家的興衰非常重要。這位吳襄也非等閒人物,他於天啟二年中武舉進士,此後投奔李成梁處,多年征戰,戰功赫赫。吳家真正的興旺,是在吳襄投靠祖家門下以後。靠著這層上下級關係與裙帶關係,吳三桂早早地就得以進入軍中擔任要職。不光是他,吳家子弟也多數都進入軍中。
吳襄早在多年前就注重培養個人的勢力。因為遼東地僻勢險,崇禎多年來奉行的安撫政策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