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韃靼與瓦刺等外族的侵略,為了朝廷應該是出戰還是求和的問題,朝中大臣根據各自立場、觀點或利益的不同而分成了兩派,即主戰派與主和派。
主戰派與主和派基本上勢均力敵,兩派的力量相差無幾,兩派大臣為了戰與和的問題每次上朝屢屢唇槍舌劍吵個不休。
為了說服皇上聽從己方的意見,兩派每到上朝都各自對皇上作出了各種戰與和利弊關係的陳述,開始還好點,發展到後來就開始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了,而且用語無所不用其極,大臣們在朝廷上當眾互相大罵出口,直到一次終於惹得聖上龍顔大怒命人將當時兩派正在對罵的兩名大臣以“當廷對罵,有失朝儀”為由拖下去各打五十大棍後當廷對罵這種情況才有所收斂,然而兩派還是為了戰與和爭論個不停,只不過在皇上面前變得“文明”了一點而已,面對此種混亂情況皇上也沒了主見,兩派一時成了對峙之局,圍繞戰與和的決定暫時成了一個問號。
其實,在兩派裡,主戰派多是真正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和忠君愛國之人,而在主和派的大臣裡面則多是貪生怕死之徒或持悲觀主義者,更有甚者是懷有不可見人的目的,歐陽不凡與幾位師兄弟與當朝的幾位忠良之臣早年因機緣巧合下相識,一直以來相交甚篤,這些年來他們也給予了天山刀派不少幫助與財力上的資助。
歐陽不凡等人也從與他們的書信來往中也知道了一直以來之所以任由邊境的韃靼人與瓦刺人肆虐橫行而朝廷一直沒有出兵是因為內部始終沒能形成統一決議,他們雖然憂心如焚,但是,這樣的事卻是沒有辦法插得上手的,所以一直以來也只能乾著急而已。
直到最近,主戰派中的一位大臣意外得知了主和派一位主力,同時也是在朝中擁有龐大勢力的一位大臣居然和韃靼人有勾結,他受了韃靼人的好處,一力請求皇上以和為貴同意韃靼人提出的各種苛刻條件——以割地與年年給對方進貢為代價換取偏安一顒的暫時和平。
如能取得證據證明其與韃靼人勾結,必定能將其一舉扳倒,從而影響整個朝中形勢,其時主戰派定能佔得上風,將會堅定皇上出兵抗敵的決心,從而儘快挽救正受韃靼人肆虐的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並揚我中原上邦之威,只不過他們苦於一直沒有確鑿證據能證明此人通敵,然而,天下畢竟是正義之士居多,在奸臣身邊的一位侍衛長在看清楚他的真面目後,對其賣國求榮的行徑深痛惡絕,於是找機會悄悄傳遞給主戰派中的某位忠良之臣一個重要訊息——五月五日該奸臣將派手下在河南境內的一個小鎮長樂鎮與韃靼人派來的使者接頭,目的有二,一是領受韃靼人贈予他的金銀財寶;二是收取韃靼人給其的信件好策劃下一步如何配合行動。
主戰派的幾位主要大臣在得知這個訊息後馬上透過了各種途徑秘密確證該訊息的真偽,經驗證和分析後,他們認為此訊息是真實可靠的,他們知道如果能獲得韃靼之主與該奸臣來往信件的話定能以此確鑿的證據將其扳倒,從而掃除了一切障礙促使皇上儘快下令起兵抗敵救韃靼鐵蹄踐踏下的中土百姓於水火之中。
因為該奸臣在朝中勢力龐大而且手下爪牙眾多,他們如果動用了朝中人手去做這件事的話勢必會打草驚蛇使其有了防範,萬一不成功的話以後若想再對付他就難了,故而他們託人捎信給歐陽不凡,希望能借天山刀派的力量幫忙獲得那些信件作為重要的證據。
但是,該奸臣不僅在朝中勢力龎大在江湖上也頗有勢力,因為其豢養和收買了一群武林敗類在江湖中為其效力,甚至在武林中的各大門派內都有其埋伏的奸細和耳目,因為事關重大,歐陽不凡等雖是一腔熱血的愛國之人絕不會為此而顧忌自己的性命,但是作為一派掌門,天山派數百年來的基業他不能不考慮,派內上下數弟子的性命也不能不考慮,因為他深深地清楚,一旦事敗洩露身份,以該人在朝中和江湖中的勢力絕對有能力對天山派展開殘酷的報復,可以想象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出於以上這些考慮,雖然這件事一定要辦,但歐陽不凡絕不能親自現身參加這次行動,而且這件事要很秘密地進行,絕不能讓風聲走漏。
在接到這件訊息後,歐陽不凡馬上與幾個師兄弟進行了詳細商量,因為以前已藝滿下山的弟子雖然身手較高,但一來大多都已成家立室生兒育女,更有些已在江湖上已成就了一番事業,而且家業頗大,恐怕這些因素將會影響任務的進行,二來經過江湖的洗禮後,難保其中一些人已經變了質,所以,出於上述的原因,他們經商量後一致認為應當派出年輕一輩的精英弟子秘密進行這次任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