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覆地的革命性的變革。
首先是野蠻時代殘餘的騎馬武士一騎挑模式徹底沒落,步兵叢集戰術被廣泛運用;其次,火藥武器從“南蠻”(指乘船從南方航來的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新興勢力)傳入,火銃、大炮很快就被日本人吸收,並大規模大範圍運用到實戰中去。正因為如此,日本戰國時代群雄並立,才會對後代歷史愛好者造成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本書,也將用最大的篇幅、最詳細的描寫,來介紹整個戰國時代的方方面面。
一向宗的創立
日本古代佛教,曾經存在過一個非常獨特的宗派,主張只須專心念佛,便可靠他力往生。這個宗派因為教義簡單、修行便捷,很快就傳播到日本各地,甚至滲透入偏遠的鄉村,聚集起數量驚人的虔誠信徒。在亂世中,信仰很容易爆發出主持者都難以控制的巨大力量,於是這個宗派終於獲得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武裝力,在十五、六世紀的戰國時代,成為實際上的一鎮諸侯——從前那些豢養僧兵,也號稱擁有武裝力量的南都北嶺,和這個宗派相比,不過是侏儒之比巨人罷了。這個宗派,就是日本淨土宗的主要分支——一向宗。
淨土宗的開山始祖原為法然上人。這位上人出身於美作國的土豪家庭,幼名勢至丸,曾向黑谷的慈眼房睿空學習佛法。睿空賜他房號“法然”和僧名“圓空”。據說法然上人在讀到中國善導所著的《觀經散善義》中所寫“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一句時,恍然開悟,就此創立了“一向專修宗”,也就是日本淨土宗的雛形。
法然上人活動的年代,大致等同於源平合戰時代,他的教義在畿內廣為傳播,因此一度被讒遭貶,被流放到四國的土佐去。然而上人並不以此為辱,他反而利用這個機會,使得淨土宗的教義更向偏遠地區傳播。法然上人圓寂於建歷二年(1212年)正月,享年八十二歲——正當鎌倉幕府三代將軍源實朝在位。
法然上人以後,淨土宗逐漸分化為很多支派,最終將其發揚光大的是親鸞上人。親鸞上人出自藤原氏,幼名松若麻呂,自小出家,後拜在法然上人門下。他開創了淨土真宗(俗稱一向宗或門徒宗),大量排除清規戒律,甚至宣揚只要懷有對佛的虔心,不必出家即可修行。親鸞上人圓寂於弘長二年(1262年)十一月,享年九十歲——正當鎌倉幕府六代執權北條長時在位。
親鸞上人以後,淨土真宗也很快分化為本願寺、高田、佛光寺等很多個支派,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本願寺派,本願寺派到第八代法主蓮如上人在位時勢力極大擴充套件,信徒幾乎遍佈整個日本,擁有了自己的強大武裝,經常煽動信徒暴動,是為一向一揆——此時,已經是戰國時代了,而一向宗本願寺,也終於蛻變成為徒自口誦佛號的割據諸侯。
●甲斐的武田氏
從日本本州中部的關東山地一直往北,經過丘陵、盆地密佈的長野縣,翻過挺拔的越後山脈,即可到達廣闊的越後平野。這一地區,日本古代史上主要為甲斐、諏訪(南信濃)、信濃和越後四國的領域,統稱甲信越地區。
信濃和越後,都是富饒的大米產地,雖然有越後山脈相隔,但自古以來的聯絡就非常緊密。源平爭戰的時候,源義仲就是在信州木曾谷起兵,然後直搗北陸的越後,進而西取京都的。而甲斐土地貧瘠,河川長年氾濫,所以室町幕府把它作為關東的附屬品,統歸關東將軍管轄,也許只是將其作為軍事門戶使用,而並不期望其生產能力。
且說平安晚期,源氏一門總領為前面提到過源義家,義家有弟是為新羅三郎義光,義光有子為刑部三郎義清,因為尊卑分脈的原則(非一門總領的兄弟分家出去,另立苗字),被分封在常陸國那珂郡的武田鄉,遂以武田為苗字。後來義清、清光父子因為與常陸本地在鄉武士的矛盾而被轉移到甲斐國的市河莊居住,從此就在那裡落地生根了,併成為甲斐國內諸源氏後裔的領袖。
源平合戰的時候,武田信義、安田義定兄弟跟隨源賴朝參加了富士川合戰,受封駿河、遠江兩國,信義之子五郎信光被轉封甲斐國,後加安藝國。南北朝時代,武田氏作為源氏同族跟隨足利尊氏南征北戰,成為室町幕府的重要支柱,同族先後擔任多國守護職,最主要的就是甲斐、安藝和若狹,家系也因此三分,主枝是在甲斐(一說在安藝)——咱們在本章就單說甲斐武田氏。
應永二十三年(1416年),關東地區爆發上杉禪秀之亂,甲斐守護武田信滿因為和禪秀是甥舅關係,於是也被捲入,並在戰爭中丟掉了性命。室町幕府任命信滿孫信元為新任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