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濺的血光和四處滾動的人頭,趙高心裡只想著四個字——快意恩仇!
劫後餘生的宗室成員日夜活在巨大的恐怖之中,胡亥的一個兄長公子高想逃亡,可又怕被族誅,彷徨無計,只好上書二世,唯求自裁。他說:“先帝在世時,臣去皇宮,就賜給我飲食;離開皇宮,就賜給臣車輿;御用的衣服,臣得到賞賜;御用的馬匹,臣也得到賞賜。而今先帝賓天,臣本應殉葬,卻沒能做到,這是為人子的不孝,為人臣的不忠。不孝不忠者,沒有面目活在這世上,請允許臣追隨先帝,但願能葬在驪山山麓,請陛下垂憫!”
胡亥拿著上書給趙高看,笑著說:“有這麼急著尋死的嗎!?”
趙高回報給他一個同樣燦爛的笑容:“人臣憂死而不暇,就沒有心思謀反了!”
胡亥當即準了公子高的請求,並賜十萬錢作喪葬費。
法令日益嚴苛,群臣人人自危。二世胡亥又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修築直道、馳道,是故賦斂愈重,戍徭無已。天下餓殍遍野,百姓怨聲載道。
趙高復仇計劃的第三步——“亡秦天下”開始啟動了。
他成功地促使胡亥施行了暴政,同時也就成功地把恐懼、仇恨和叛亂的種子播撒到了帝國的四面八方。趙高知道,這最後一個環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龐大的。要讓那些恐懼、仇恨和叛亂的種子破土而出需要時間。
可趙高有的是耐心。
三十年都等了,還在乎多等三年嗎?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亡秦的第一把烽火由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東南)點燃。他們發出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聲吶喊是草根階層的政治宣言。它從此激盪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成為一代又一代無產者用暴力換取資源再分配的勃勃動力和精神指南。
陳勝、吳廣率領九百名戍卒攻克了大澤鄉,隨後一路西進,接連攻陷銍縣(今安徽宿州市西南)、酇縣(今河南永城市)、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柘縣(今河南柘城縣)、譙縣(今安徽亳州市)、陳縣(今河南淮陽縣),戰車發展到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步兵數萬人。
一時間,各地民眾紛紛誅殺當地官吏,響應陳勝。越來越多仇恨和叛亂的種子頂破了秦帝國貌似堅硬的凍土。
趙高笑了。
他聽見亡秦的喪鐘敲響了。
當東方的使者十萬火急地趕到咸陽向二世奏報時,胡亥頓時大發雷霆,馬上把這些使者扔進了監獄。他並不是因為有人造反而生氣,而是因為有人把造反的訊息告訴他而生氣。有這樣一個皇帝跟趙高配合,大秦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後來又有東方的使者到,胡亥偶爾也會問起造反的情況。使者們說:“沒人造反,只不過是一群偷雞摸狗的盜賊而已,早就被地方官逮捕肅清了,沒什麼值得擔心的。”
三 喪鐘為誰而鳴(3)
胡亥滿意地笑了。
直到陳勝的前鋒將領周章率領一支戰車千輛、步兵數十萬的強大兵團殺進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進抵戲水(今陝西臨潼縣東北)時,秦二世胡亥才猛然清醒過來。“怎麼辦?”他召叢集臣,張皇失措地問。少府章邯說:“叛軍已兵臨城下,人多勢眾,徵調附近駐軍已來不及了,只有釋放驪山的苦役,交給他們武器前往迎擊。”
章邯率部出征,周章戰敗,大軍退出關外。
胡亥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然而,距陳勝、吳廣起兵僅僅兩個月後,各方的加急戰報便紛紛飛向咸陽——
劉邦在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
項梁、項羽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起兵。
田儋在齊國故地起兵……
胡亥的龍椅尚未坐熱,抗秦的烽火已經燎原。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 一語成讖(1)
嬴政屍骨未寒,天下卻已分崩離析,丞相李斯不得不向胡亥勸諫:“關東群盜並起,朝廷發兵###,所殺者甚眾,卻仍然制止不了。群盜之所以紛紛而起、屢禁不止,是因為戍邊、漕陸運輸和各種差役太多太苦,而賦稅太重。請陛下暫停修築阿房宮,減省四邊的屯戍和物資運輸等差役。”
胡亥馬上又生氣了,對李斯說:“我曾聽韓非子說過堯舜的故事,他們富有天下,卻住茅草屋,布衣粗食,跟看門小卒的待遇差不多。大禹治水的時候,胼手胝足,面目黝黑,終於累死在外,葬於會稽,即使是奴隸的勞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