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梁冀站在一邊冷冷地說:“恐怕待會兒就吐了,現在不能喝水。”
話音未落,劉纘那雙聰明的大眼睛就永遠閉上了。李固撲在小皇帝身上失聲痛哭。
九歲的質帝劉纘又駕崩了。
三年死了三個皇帝。
太尉李固站在六月的陽光下,看見了黑暗和冰霜。
面對氣若游絲的大漢國阼,悲憤的李固與司徒胡廣、司空趙戒聯名上書梁冀,強烈建議在“頻年之間,國阼三絕”的非常時期再次立嗣應“詳擇其人……廣求群議,令上應天心,下合眾望”。他說此事至憂至重,應該深思熟慮,“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梁冀迫於壓力,召集百官廷議。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等人力薦清河王劉蒜。而太后、梁冀與宦官曹騰等人則傾心於蠡吾侯劉志。
雙方相持不下,會議沒有取得任何結果。
第二天,梁冀拿出了他一貫的霸氣,言辭激切,態度堅決。胡廣、趙戒及百官全都妥協,說:“唯大將軍之命是從!”
只有李固和杜喬仍然堅持原議。
梁冀深長地看了他們一眼,厲聲道:“散會!”
第三天,李固再度上書。
第四天,太后的一紙詔書送抵李固眼前:他被撤職了。
第五天,司徒胡廣升任太尉,司空趙戒升任司徒。
第七天,大將軍梁冀恭迎蠡吾侯劉志進入南宮,登基為帝。
漢桓帝劉志即位時,年十五歲。
四 鬼打牆——一個惡性政治的範例(1)
桓帝建和元年(147)秋,因立帝有功,桓帝劉志下詔,加封梁冀食邑一萬三千戶;弟弟梁不疑、梁蒙、兒子梁胤以及胡廣、趙戒等人皆被封侯。
同年冬,李固和杜喬先後被梁冀逮捕下獄,後死於獄中。梁冀將二人屍體暴陳在洛陽城北的鬧市街衢之中,並下令:敢去哭喪就是犯罪。
兩具僵硬的屍體直挺挺地躺在冰天雪地之中,碰傷了許多洛陽百姓的目光。
他們都遠遠地繞開。
世人的心靈都在嚴寒裡凍僵了嗎?
只有三個人說:不!
他們是李固的門生郭亮和董班,還有杜喬的舊部下楊匡。
在這個冷酷的世界上,他們是最後的熱血。
郭亮和董班不顧詔令,一同前往城北哭喪,守在李固的屍體旁不願離去。看守的官吏大聲呵斥:“你們兩個迂腐書生竟敢公然違抗詔令,是想以身試法嗎?”
郭亮說:“義之所在,為所當為。我們並不貪生惜命,何必拿死來恐嚇呢!?”
楊匡也遠從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趕到洛陽,一直在屍體旁守護了十二天。
他們上書朝廷,要求為李、杜收屍,歸葬鄉里。
可他們都被逮捕了。
最後還是梁太后發了善心,赦免並恩准了他們。
三個人扶著靈柩離開了洛陽。
他們走的時候,天地間仍舊一片蒼茫。
桓帝劉志即位的第四年,梁太后病卒,19歲的皇帝親政。
劉志看了看面色依然十分紅潤的大將軍梁冀,略微沉吟之後,下詔加封他食邑一萬戶,與前合計共三萬戶;並封梁冀的妻子孫壽為襄城君,並享有一個縣的租稅,歲入多達五千萬。
皇帝雖然表面上親政了,可梁冀依舊驕奢淫逸,為所欲為,把皇帝和天下玩弄於股掌之中。
劉志看見梁冀的臉上寫著“跋扈將軍”四個字,可他沒有重蹈劉纘之覆轍。
他知道,宮中的衛士和近侍全都是梁冀的人。他每天見了什麼人,說了哪些話,甚至吃了什麼菜,什麼時辰就寢,都有人向梁冀彙報。
桓帝劉志只有默默隱忍,等待時機。
到了延熹二年(159),劉志已經28歲。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可他知道,只要“跋扈將軍”不死,他將永遠是傀儡。
跟當年的和帝劉肇一樣,桓帝劉志發現能夠清除“外戚”這顆大毒瘤的,也只有身旁的幾個小宦官了。
這一天,小黃門唐衡忽然聽見皇帝在廁所裡低聲喊他。
唐衡覺得詫異,皇帝有話還不能出來說嗎?非得把他叫進廁所裡?
唐衡猶豫著走了進去,皇帝立刻掩上了門。
看見皇帝劉志那異常的臉色,唐衡有種直覺,這宮裡要出大事了,天下要出大事了!
劉志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