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東漢歷史上不斷出現的宦官與外戚的對決即將再次重演。
這一回,誰會死在誰的手上?
何進準備收拾蹇碩,袁紹進言,應一併誅殺所有宦官。
與此同時,蹇碩給大長秋趙忠和中常侍宋典發了道密函:“大將軍兄弟把持朝政,欲陰謀誅殺先帝左右,掃滅我曹,但因我手握禁軍,故仍遲疑。今宜關閉各中樞機構,即刻捕殺何氏兄弟及其黨羽。”
蹇碩忘了,中常侍裡還有一個人也是何進的老朋友。
他叫郭勝,是何進的同鄉。當年正是他接受了何進的賄賂,把如今的太后選入宮中的。郭勝對於何氏一門的顯赫功不可沒,正等著何進報答他,當然不會把屁股坐到蹇碩一邊。所以他和趙忠等人商議之後,就把蹇碩給賣了。
蹇碩的密函很快就到了何進手上。
幾天之後,蹇碩突然被一群黃門令逮捕,旋即被殺。
清除了蹇碩,何進鬆了一口氣。可麻煩還遠遠沒有結束。外甥雖然當了皇帝,可如今帝國的外戚不止一家。除了他何氏,還有董氏——也就是董老太后和她的侄子、驃騎將軍董重。
董重每次跟他照面,都是紅眼對白眼。而董老太后也已不止一次吵著要跟何太后一起坐在朝堂上聽政。何太后沒把她當回事。老太后就指著她的鼻子破口大罵:“你今天這麼囂張,還不全仗著你哥嗎?我跟驃騎將軍打聲招呼,他要砍掉何進的腦袋易如反掌!”
何太后跑來跟哥哥哭訴。
何進聽罷,冷笑了一聲。他知道自己又有活幹了。
中平六年(189)五月,何進聯絡三公一起上奏天子,說董太后指使中常侍夏惲等人長期貪汙受賄,從各州郡搜刮聚斂的財物悉數進入太后的永樂宮。並且依照祖宗的規矩,董太后作為藩王之後不得滯留京師,應將其遣回封國。
天子當然准奏。
五月初六,何進突然率兵包圍了驃騎將軍府邸,收繳了董重的印綬。董重被迫自殺。
一個月後,董老太后暴卒。據說是憂怖而亡。
但是洛陽坊間卻流傳著不同的說法。百姓們從此對何氏腹誹不已。
五月十七,舉行靈帝的葬禮。
何進託病不參加。他怕宦官們像蹇碩那樣在宮中對他下手。
七月,遷徙勃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這當然不是小皇帝的意思,而是大將軍的意思。勃海王的封地太遠了,而陳留就在京師的眼皮底下,便於監控。
袁紹不斷催促何進對宦官開刀。
可是,東漢帝國的這最後一位大將軍,仍跟20多年前的竇武一樣,不願意大開殺戒,而寧可採用政治手段。他向太后進言,請求罷免所有中常侍。太后說:“宦官統領禁省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不能廢除。”
何進無奈,就想先殺幾個領頭的。袁紹說不行,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此時此刻,宦官們也都沒閒著。宦官們在何進身邊找到了一個脆弱的突破口。那就是何進的繼母和異母弟何苗。他們如今雖然成了帝國的“第一家庭”,可仍然改不了當初過苦日子時養成的習慣——他們愛錢。
於是宦官們就給他們錢。
他們就對太后說:“大將軍一心想清除您的左右近侍,實際上是想削弱您的勢力,由他一個人獨霸朝綱。”
半信半疑的太后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誅殺宦官一事就此擱置。
袁紹急了,再度向何進獻計:召集四方猛將率兵進京,脅迫太后。何進欣然贊同。可他的手下陳琳卻極力反對:“如今將軍總攬皇威,手握重兵,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以燎毛髮。一旦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天下必然順應!倘若委棄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正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為亂階啊!”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 引狼入室(2)
何進聽不進去,下令徵召幷州牧董卓率兵進京。
何進不知道,他這是在引狼入室。
他也不會知道,這一道軍令頒下,大漢帝國從此名存實亡。
他當然更不會知道,馬蹄撲向洛陽的這支鐵騎從此掀起了將近四百年的亂世塵埃。
董卓一接到命令,心裡大呼一聲:“天助我也!”
他早有篡奪天下之野心,而他手下的這支西北軍又是帝國最精銳的野戰軍。所以幾年來董卓一直擁兵自重,久已不服從朝廷的節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