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以輕甲弓騎兵佈下稀疏陣形的好處是,一來,敵人的箭矢雨對密集陣形的殺傷力極大,但是對於稀疏陣形勢必威力大減。二來,敵人密集的‘鐵刺蝟陣’自然無法展開到和我軍稀疏陣形一樣的寬度。因為‘鐵刺蝟陣’之所以強大,就在於人員排列密集、鐵盾連結緊湊。若是間隙過大,不但陣法失去效用,而且敵人兩側的弱點也就會完全暴露無遺,即使他們有兩隻輕騎左右牽制,也與事無補。
而敵軍若是繼續以密集的方陣對抗,就正好成為我們弓騎兵的活靶子,我們只要縱馬來回攢射,就可以大幅度的殺傷敵手。如果敵人加速向我陣地衝鋒猛攻,我們也可以一邊退一邊回射。要知道步兵方陣一旦衝鋒,陣形就會被拉長,直至散開。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弓騎兵只要換馬刀作戰,依然可以形成穩佔優勢的局面。”
慕容令聽到這裡,忍不住拍手讚道:“說的好!我原也想到過用輕甲弓騎兵代替重甲衝鋒騎兵出戰,但終究覺得弓騎兵鎧甲輕薄,難以抵禦敵軍的箭雨,所以這種想法也只是一念閃過便捨棄了。你現在提出以稀疏陣形來應戰,的確是妙極了!”
慕容垂也忍不住上前拍了拍容樓的肩膀,點了點頭,動容道:“我們慕容家的鐵騎橫掃天下,卻從未有過用稀疏陣形出戰的先例。容樓,你的想法非常好,讓我也大開眼界。明日桓溫必來搦戰,我們便依此法和他再決高下!”
燕、晉兩軍披盔帶甲,刀戟雪亮,隔相而對。
值此風雲對壘之際,老天似乎也不甘寂寞,忽然狂風席地而過,捲起漫天塵沙。只是,處於兩軍陣中的將士們早已一身肅殺之氣,滿胸沸騰熱血,不過是口鼻中憑添了一股土腥罷了,緊張的情緒哪裡會受半點干擾。
勁風肆虐卻終究壓不倒漫天招展的旌旗;呼呼風聲也必竟蓋不過震耳欲聾的戰鼓。
晉軍依舊擺出了慣用的鐵刺蝟陣,沒有絲毫的變化。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桓溫的子弟兵們對此正是深有心得。他們就是憑藉著這種已經訓練得滾瓜爛熟的陣法打遍天下無敵手,從而豎立起了必勝的信心。
只要能獲得勝利,誰也不會嫌棄自己的打法單調。
鐵刺蝟陣的後方正是主帥的位置,有少量精銳騎兵跟隨保護著。一杆帥旗正巍然立於其中,上面印有一個碩大的“桓”字,正迎風咧咧作響。大旗掩映之下,領頭的三人三騎面色凝重,最中間的一位正是主帥桓溫。
桓溫已經年近六旬,髯根鬢角之間微見斑白。一生的征戰戎馬令他的臉龐與同齡人相比要多添了不少風霜,只是面上的那雙紫眼依舊精光奕奕,威嚴起來讓人生怖。他眼神中不經意間流露的犀利顯示出讓年輕人也難以比擬的過人精力。
此時的桓溫全身披掛,挺坐在馬上,雖然身為主帥的他早已不會再似年輕時一樣衝鋒沙場,但是他握刀的手依然沉穩熟練。那把令他成名沙場的寶刀名喚“元子”,不管是強悍的西秦符生,還是羌酋姚襄,無一不在此刀下吃過大虧。而那隻名曰“大黃”,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精鐵大弓依然背在他的身後,箭壺中十支“金僕姑”箭的箭尾從肩頭露出,只待主人立馬彎弓,便會一展神威。
正是,“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桓溫當年的風采氣魄不知折服了多少英雄好漢。
跟在他左右的兩騎便是桓溫的得力心腹……郗超和王珣。這兩人中,郗超是滿臉虯髯;王珣卻正好相反,鬍子稀稀拉拉的沒幾根。軍中戲稱他們為“髯參軍,短主簿”,兩人都智勇雙全,堪稱桓溫的左膀右臂。
看見己方軍隊士氣如虹,王珣滿臉得意之色,道:“看來慕容垂那小子的敗亡就在今日了。”
郗超雖然滿臉虯髯,看起來甚是粗魯,其實卻心細如髮,比起王珣來要謹慎得多。他沉吟道:“就是不知道他們還能不能玩出什麼新花樣來。”
桓溫一陣大笑,道:“我早說過,燕軍之中我只忌憚慕容恪一人,他用兵無常,變化多端,神鬼莫測,確是難纏的角色。至於其他人,哼哼,都只是些光靠騎兵衝鋒蠻幹的蠢人。雖說胡人驍勇善戰,但是頭腦簡單的就不過是蠻牛而已,力氣雖大,又有何用?只要今日一戰打垮慕容垂,再騰出手來,回頭吃掉慕容德,搶回石門。待這哥倆一敗,慕容暐那乳臭未乾的小子就該坐不穩皇位了。哈哈!”
說完,三人繼續密切關注慢慢逼近的陣前形勢。
漸漸的,燕軍的弓騎兵們也布成了一個陣形,說是陣型又有點不象陣形,因為結構非常疏散,排列也不整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