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個字,當然應該請文壇或政界名流來題,才更有它的價值。所以他碰到的第二個問題,是請誰來題寫的問題。
陳泰鈞?不是最理想。對,請張總督題寫,他大名鼎鼎,對黃師傅更有幫助!
劉永福準備請兩廣總督張之洞親筆為他寫這幾個字送給飛鴻。這個張之洞不僅在廣東,當時在全國都鼎鼎有名。
1837年張之洞出生於貴州興義府他父親當官的地方,4歲讀私塾,15歲應順天府鄉試,中一名舉人。1863年入都會試,中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十年後奉旨任四川鄉試副考官,並於當年任四川學政。他整頓四川科考積弊,使該省科場面目一新。
1879年3月,張之洞補授國子監司業。同年清政府派大臣崇厚出使俄國,談判歸還伊犁問題,崇厚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裡幾亞條約》,張之洞主張將崇厚交刑部問罪,並指斥袒護崇厚的李鴻章擁兵畏戰。此奏摺引起重大反響,兩宮及太后召見張之洞。
1884年法國侵略越南,桂、滇軍隊赴越支援。法軍入侵中國臺灣、福建沿海一帶,形勢急迫。張之洞調任兩廣總督後,視察外海、內河各炮及廣州城防陸軍營壘情況,籌辦沿海各州水陸軍事防務。
劉永福與張之洞結下深厚友情,也正是這次中法戰爭促成的。當時劉永福在越南抗法,張之洞多次給朝廷上奏章,力主優用劉永福,給黑旗軍以合法地位,請派在閩的吏部主事唐景崧回營募兵,出鎮南馮(今友誼關),與劉永福聯合禦敵。
清政府於8月對法宣戰,依據張之洞建議,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銜,賞戴花翎,撥給“黑旗軍”餉銀二萬兩及軍械等。劉永福與唐景崧部配合,在抗法戰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後來張之洞又奏請朝廷起用老將馮子材,並送餉銀五萬兩。馮子材大敗法軍於鎮南關,並收復諒山、長慶等地,大獲全勝。李鴻章聽從在廣東總稅務司任職的英國人赫德盅惑,奏請朝廷停戰議和,導致“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張之洞任職兩廣期間,還於1887年奏請清廷同意,在廣州設立了廣東陸師學堂和廣東水師學堂。陸師學堂聘用德國軍官教練,水師學堂聘用英國軍官教練,學習優秀的人還送到外國去深造,可見他很重視先進技術與人才。
第四部分懸壺濟世(5)
儘管張之洞是個封建官吏,但在任人為賢這一點上,卻有許多值得讚譽的事例。劉永福本是農民起義軍一領袖,失敗後帶領義軍殘部潛入越南發展。張之洞能力主用他,使劉永福對張甚是感激,兩人的關係因此很不錯。當劉永福找到張之洞,要他寫“醫藝精通”幾個字時,張之洞二話沒說就揮筆上陣。
沒過幾天,劉永福把張之洞寫的這幾個字鑲在木匾裡,派人敲鑼打鼓送到了“寶芝林”。飛鴻知道這是兩廣總督張之洞的墨寶後,對它格外珍惜。
一天,劉永福設宴酬謝飛鴻,飛鴻推辭不掉就前往赴宴。為使酒宴氣氛熱烈,劉永福邀了不少好友和下屬作陪。飛鴻到了以後,劉永福非常鄭重地讓飛鴻坐上席,把他奉為上賓。他還親自為飛鴻倒酒,一次又一次地給飛鴻敬酒,使在座的都對飛鴻刮目相看。
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劉永福指著遠處坐著的一位下屬對飛鴻說:“他是吉林人,名叫汪天壽,祖上三代都以打獵為生。他從小得到家傳武技,拳棒都很精通,尤其最擅長的是魯智深的醉拳。我瞭解他的武藝,所以聘他為軍中技擊教練。”
飛鴻邊聽邊看坐在遠處的汪天壽,只見對方身材魁梧,長得極為壯實,從外貌上看是個典型的東北漢子。
劉永福接著說:“黃師傅您是嶺南武林高手,所以介紹你們相識,你們可以互相切磋武藝,你們的武藝提高了,我計程車兵也可間接受益。”說著,他讓汪天壽過來,介紹飛鴻與他認識。
飛鴻拱手行禮,汪天壽站在面前時,他見汪長得蜂腰猿臂,燕額虎頷,一看就知是訓練有素的武林高手。兩人都是武林中人,交談幾句之後,就談到武技上來。
飛鴻說:“據劉將軍介紹,您最擅長的是魯智深的醉拳,這絕技在南方極為少見,它的名稱也很新穎,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以增長知識?”
汪天壽笑著說:“這點小技不值得一談,劉將軍太過獎了。既然黃師傅想知道,豈敢不告訴您呢!這套拳是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時所創,他喝醉酒闖山門用的手法。因為它步法走勢飄忽不定,故稱之為醉拳。打法上不按規矩套路,比起武松的鴛鴦腿來更散漫無序。”
這位東北武師告訴飛鴻,醉拳之所以比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