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以防海洋局萬一出現什麼緊急情況,我不得不和你取得聯絡。”
“當然,”皮特冷冷地回答。他停頓一下,“有個小女乘務員和他的曾祖父住在特思穆斯。你到那兒也許能找到我。”
桑德克會意地點點頭。
科普林走過來抓住皮特的雙肩:“我希望咱們什麼時候能再見面。”
“我也這樣希望。”
唐納看著他沒有站起來,只是激動地啞聲說道:“這件事情終於了結了。”
“是的。”皮特說,“一切都了結了,也成功了。”
他突然感到一陣寒意,一種寒冷而又熟悉的感覺,恰象他的這兩句話是好久以前的回聲似的。
他轉身走出索斯比公墓。
他們都站在那裡望著他在遠處愈走愈小,直到他消失在霧幕之中。
“他從霧裡來,又回到霧裡去了。”科普林說,他回憶起了新地島山坡上第一坎和皮特見面的情景。
唐納奇怪地凝視著他:“你說什麼?”
“我是在自言自語。”科普林聳聳肩,“就這麼回事。”
尾聲
1988年8月
“停車。”
英國巡洋艦特羅伊號艦長一發出命令,傳令鍾就響了起來,引擎室的震動聲隨即消失了。戰艦的衝力漸漸減弱,船頭掀起的泡沫溶化在黑色的海水中。一片寂靜,只有發電機發出嗡嗡聲。
那是北大西洋上一個溫暖的夜晚。海平如鏡,從這邊地平線到另一邊地平線,滿空都是點點繁星。英國國旗毫無生氣地在繩索上耷拉下來,連一絲微風都沒有。
二百多名水兵聚集在甲板上,接著抬出一具屍體,放在戰艦的欄杆上。屍體縫在傳統的帆布袋裡,上面蓋著一面國旗。艦長用宏亮而平靜的語聲為這個水手舉行葬禮。他說完最後一句話,就點了點頭。木板的一頭向上抬起,屍體滑進無邊大海的懷抱。圓潤清晰的軍號聲在寧靜的黑夜中飄揚。水兵們解散以後,就默默地走開了。
幾分鐘後,特羅伊號又開始航行。艦長坐下來,在航海日誌上寫了這麼一段:
特羅伊號時間:一九八八年八月十日,兩點二十分。方位:北緯41°46′,西經50°14′。
凌晨,正是白星郵船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時刻,按照海軍准將約翰·L·比加洛勳爵(已退休)要永遠和船上夥伴在一起的遺願,已經把他送入深海。
艦長簽名的時候,手在發抖。他正在結束這震驚世界大悲劇的最後一章……
幾乎在同一時刻,在地球的另一面,空曠的太平洋的某個地方,一艘巨大的雪茄型潛艇在微弱波浪底下深水處靜悄悄地行駛著。受驚的魚兒在這個怪物駛近時,向海底四散逃竄。就在這個怪物光滑的黑色外殼裡,人們正準備向東六千英里處的不同目標發射四枚彈道導彈。
十五點正,第一枚大導彈點著了火箭推進器。它象火山爆發一樣掀起白色水花,衝破陽光照耀的浪濤,帶著隆隆吼聲衝上太平洋的藍色天空。三十秒鐘以後發射了第二枚,又是第三枚,最後是第四枚。這四枚大規模殺傷性導彈後面拖著桔紅色的狂暴火柱,劃過天空,隨即消失不見。
三十二分鐘以後,當這些導彈處於拋物線的下半段軌道時,在離它們各自的目標九十英里的地方突然爆炸,逐一變成一團團巨大火球,四散裂開。
在人們記憶所及的美國火箭史上,在場的技術員、工程師和負責國防計劃的軍官們還是第一次發出歡呼聲,歡呼這次完美的發射圓滿結束,雖然一度看來它象要突然變成一場災難。
西西里計劃在第一次試驗就獲得了絕對的成功。
(■■說明:本文中所有涉及的“釒拜”字,均應為左邊“金”旁,右邊“拜”)
作者簡介
克萊夫·卡斯勒(Clive Cussler)先生是美國驚險小說協會(Americanactionadventurenovel)的主席。出生於1931年7月15日,童年在加尼福利亞的阿爾漢布拉(Alhambra)度過。後來進入帕薩迪納學院讀了兩年書,之後在朝鮮戰爭期間被徵召進美國空軍,從事飛機機修工作,並擔任軍用運輸機的隨機工程師。退役後,他成了一名廣告詞撰稿人,隨後又擔任了兩家著名廣告公司的企劃部主任。在此期間,他為電臺和電視臺創作了很多蜚聲海內外的的商業廣告節目,贏得了許多國際獎項,其中一個是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
1965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