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心病狂,打電話去求能不能幫個忙。電話打多了,所有人都知道他出事了。
王巍:首先他把危機擴散了。許多企業起步時是依賴關係的,儘管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市場能力。但是,危機來臨時,本能地他還是要用關係來擺平。但此一時,彼一時,大家彼此利益關係的計算基礎和模式都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尋找過去的關係往往不過是給自己的炸彈又增加了一條導火索。
中國很多企業家不得不成為蒼蠅(2)
範棣:結果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了。第二,這個時候他試圖用錢擺平。但是,當大家都知道你出事了以後,再拿錢擺平的話,問題可能就更大了。結果,自己暴露,被抓了進去。其實在那個時候,事情只是牽扯到他的兒子身上,到此為止,但他為了救兒子,把自己也搭進去了,弄巧成拙。這是一個在危機中崩潰的企業家採取的連續錯誤的方法,使得危機變成了徹底崩潰。他從十幾歲時一個農民做起,四十幾年,並不容易,家業毀於一旦。
txt小說上傳分享
別把失敗當成一種娛樂節目
王巍:在美國,比如說安然公司出事了,基本上是安然破產,頂多牽扯到一些關聯公司。而且,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存在一個迅速分散危機的中介機制,律師、審計師,法院、政府監管機構甚至社群,都按既定的牌理出牌。社會輿論也習以為常,不會有意煽風點火,進行非商業的泛道德攻擊。但在中國則不同,一個企業崩盤往往引起當地政治、經濟的全系統雪崩,崩潰本身變成了一個連鎖反應,各個相關利益群體缺乏基本的商業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企業出事,也許僅僅是短期的頭寸困難,或者是企業家個人醜聞,或者是傳媒的捕風捉影等。只要企業突然出現脆弱點,有可能虧3個億,銀行就可能釜底抽薪單方面撕毀信貸合同,客戶群體會趁火打劫停止正常往來,公共服務部門斷水斷電,公檢法不請自來,最後一定會把20個億的連帶損失砸在它身上。這種崩潰就不單是一個企業的崩潰,更是信用制度和商業文化的崩潰。
民眾有一種好奇心理,將企業失敗看做娛樂節目,不願意從失敗當中研究什麼教訓,只是先怨天后尤人,滿足於一點非常膚淺的解釋。於是,中國商人或者民族缺乏歷史記憶,同樣的企業失敗往往是低階錯誤的不斷重複。
範棣:企業家要避免在崩潰中成為一隻蒼蠅的話,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很關鍵。這裡,我還是說一個故事,一件真事。
在上世紀30年代,印尼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個小姑娘,14歲就從農村到城裡給人家做保姆。離開村裡的時候,身上帶了5個盧比。幹了20年,從保姆、清潔工、紡織工、工廠經理到業務主管等等。35歲的時候開始創業,幹了30年,成為印尼的一個富豪,有百億盧比的身價。在她65歲的時候,與幾個很強的國際企業競爭一個很大的能源開發專案,她傾其財富投注於專案中,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她不應該那樣,風險太大,沒必要。結果她最後勝了。之後,有人問當時她是怎麼想的。她說,當初從農村出來的時候,身上只帶了5個盧比,如果失敗了,全軍崩潰,她只不過失去了當初的5個盧比和一些利息而已。她要做的事情無非是找回那5個盧比。
難道失敗是一個道德與人品問題嗎
這是一個5元錢的心態。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說,對於成敗,也許不必太過於看重。你剛才講得很對,中國的企業家把成和敗看做是生活的唯一標準,這是很可怕的。因為成和敗都是一個常態,你不是成,就是敗。中國人勝了就是雞犬升天,敗了就一敗塗地,全部完蛋。大部分中國人把敗看成一種可恥,把失敗當成一個道德問題。如果我們的企業家不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去看待成敗,就很難有一個正常的心態來對待危機。
一個企業家在崩潰的時候,應當超脫名譽、地位、財富得失來考慮問題,最大限度地冷靜面對問題,承認失敗,接受可能的最壞的結果。有了這個心理底線,把處理危機當做一個正常的任務,防止崩潰的底線就有了。對崩潰的心理防線有了,就會重新在心裡建立起信心。
王巍:大部分中國人由於沒有一種高高在上的信仰,所有的計較都是以在現實中的成就為最高成就,往往是單向思維,只能成不能敗,而且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好。內心裡也不接受週期性,弄得大家心理緊張。
我有一個朋友,他當年在海南做房地產做得很大,曾經是海南航空的個人最大股東。但是後來海南房地產泡沫中他的損失非常大,立即從億萬富翁變成負債累累。很多人紛紛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