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的,但是起碼有了一定程度的新聞報道自由。比如說對企業的報道,不是什麼國家機密,目前基本上是放開的。在這種情況下,媒體就會對企業的形象、聲譽、品牌等產生重大影響。
媒體追求的是新聞效果。什麼是新聞效果呢?新聞效果就是告訴大家人們不知道的東西。如果你說的東西大家都知道,或者一般的人完全能預料、猜想得到,那麼新聞報道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新聞的基礎是真實,離開了真實新聞就是犯罪。所以,很自然,傳媒的作用是挖掘人們不知道的、隱藏著的東西。一件東西或事件,在一般人的眼裡可能完全沒有新聞價值,但在記者眼裡,經過深度挖掘,可能變成一個很打動人的事件。
傳媒是蜜蜂抑或蚊子(1)
在這裡;我把媒體比喻成蜜蜂和蚊子。當媒體成為蜜蜂的時候,它專門挖掘好的東西,把一件原本普通的事情變成光輝燦爛的事情,就像蜜蜂採蜜一樣。當媒體成為蚊子的時候,它專門挖掘那些薄弱的、不好的東西,告訴人們那些陽光下看不見的黑暗的事物。就像蚊子一樣,專門在人不警惕的時候攻打你薄弱的地方,發現你的薄弱環節,找你的麻煩來叮。如今媒體的作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必須正視這個事實。目前,社會上有一大批蚊子和蜜蜂,可能蚊子多過於蜜蜂,它們整天飛來飛去,尋找哪裡有鮮花和鮮血。
記者就是靠獵奇來生活的,我想這是記者的本能。媒體不會考慮它的報道會讓你高興還是不高興。媒體與企業的利益關注點完全不一致,不在一個平面上。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企業與媒體的關係也是一種博弈。因為要獵奇,所以媒體的報道通常喜歡搞突然襲擊。特點是新聞記者暗中走訪,蒐集各方面的資訊,然後突然曝光。正因為媒體的這個職業習慣,這對每個企業,特別遇到危機的企業,是有相當大的麻煩的,因為媒體有可能突然講出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在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媒體的社會功能之一。
王巍:媒體有可能是蚊子,也有可能是蜜蜂。你手低就把它變成蚊子,你手高就可以把它變成蜜蜂。媒體有它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立場。傳媒也是企業,它也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它的競爭力就是必須有一個自己的獨特立場和觀點。它的立場可能是很有持續性的,有時候又是多變的,風格都不一樣。企業與傳媒彼此利用,這是雙方默契的基礎。沒有必要某方面沒有協調好,就彼此大動干戈、惡言相向了。
另外,在很多場合下大家把傳媒變成了一種法律工具,這也是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導致的結果。傳媒往往先聲奪人去影響公眾和監管機構的態度,甚至直接影響了法律處理的結果。
範棣:傳媒顯然能影響人們的看法。說一句不好聽的話,新聞記者從來就是蚊子與蜜蜂的混合體。有時候它變成蜜蜂,有時候它是蚊子。媒體對某個具體企業的成長來說不負任何的社會道德責任,就算你給了它好處,它也決不會對你的企業有任何的忠誠。以德隆事件為例,如果把媒體這些年的報道羅列出來,你會發現兩個事實:第一,媒體昨天說你好,今天說你壞,沒有一個準繩。把德隆捧上天的是媒體,把德隆摔下地的也是媒體。不要期望媒體成為你的朋友。第二,媒體有一窩蜂的現象。一下子全都說你好,一下子又全都說你壞。
在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如何對付媒體的呢?越來越多的企業透過專業機構來對付媒體。你有蚊子,我也有防蚊子的東西。這個專業機構就是所謂的公關公司。為什麼有這麼多公關公司?公關公司是幹什麼的呢?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對付媒體。你不能拿錢來收買媒體,讓你說什麼你就說什麼,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拿錢僱用一家公關公司,它必須替企業做事,考慮企業的外部形象,替企業宣傳,協調企業與媒體的關係。公關公司懂得如何專門與媒體接觸,並跟媒體保持很好的溝通關係。這個中介人的角色在西方越來越重要了。企業透過公關公司在企業的外面造一層防護殼子,防止蚊子的叮咬。
在中國,一個企業或者個人對媒體完全是開放的,遠比西方國家自由,使得媒體容易產生侵犯個人或企業聲譽的行為。在這個背景下,一個企業要格外小心學會與媒體打交道。
我自己有一個吃虧的例子。去年,有幾家民營企業商議發起成立工商聯下屬的物流商會,後來物色不到合適的商會籌備組長,經過聯絡,大家就推舉我當商會的籌備組長。籌備組缺少經費,我就給了幾十萬做籌備經費,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籌備組的成員要我答應他們的利益,答應他們每家都當商會的副會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