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3/4 頁)
們忙去了,有事兒老爹只管招呼……”
太上皇樂呵呵的點頭道:“去吧去吧!”
鐵牛等人走後沒過多久,三三兩兩的農婦們從各個方向往小院走來。她們都沒有空著手的,要麼拎上兩隻風雞風鴨,要麼拐著一籃子還滴著露水的新鮮菜蔬,要麼端著一笸籮風乾的毛栗子紅棗山核桃,要麼拿了些鍋碗瓢盆等物。大家聽說莊老爹家來了好多人,便主動送東西幫忙來了。她們個個手腳麻利,很快在院外的空地上支起爐灶架上大鍋,熱熱鬧鬧的忙了起來。一時之間歡聲笑語盈滿了小院內外。
房中,仁宗看到院外忙碌的農婦們,再看看父皇母后那恰然閒適滿足的神態,原本那顆想立刻接父皇母后回京的心便沒有那麼迫切了。因為他深知在京城皇宮之中,縱然終日錦衣玉食,可以享盡天下的富貴,可是卻沒有辦法享受到這種最純樸簡單的快樂。
太上皇的這個小院子並不很大,除了三間正屋之外便只有東西兩廂各兩間邊屋,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安置下仁宗帶的人馬。太上皇見了此等情形,便主動對仁宗說道:“耀兒,你與靈兒留下來住,其他人都去鎮子上住客棧,待明日為父宴請鄉親們之後便隨你回京。”
仁宗忙應了下來親自去安排,他走出房門之時,心中便已經有了一個決定,就算是回到京城,他也要繼續讓他的父皇母后擁有這樣的安寧和幸福。無論費多少心思也一定要辦到。
次日一大早,太上皇在村東頭的曬穀場上宴請全村父老,向他們表示感謝。自從兩年前太上皇和太后來到這裡,便得到了所有村民的無私幫助,那座溫馨簡樸四季花開的小院便是大家夥兒幫著建起來的。
仁宗看著那些質樸的村民,心中深有感觸,他如今是一國之君,自然處處都要從治國理政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想事情。此次出京迎接父皇母后,仁宗所看到的一切都在他心裡引起了不小的觸動。如何才能將國家治理的更好,仁宗心裡更加清楚了。
雖然挺捨不得莊老爹一家,不過所有的村民都挺他們高興,在村民們看來,沒有什麼比一家子團圓更要緊更歡喜的事情了。所以大家都歡歡喜喜的與太上皇和太后告別,只是在送行的時候再三再四的說著,請莊老爹日後一定常回來看看。
太上皇全都笑著應了,還承諾為送兩名先生來繼續教孩子們讀書,以彌補自己離開後村裡的孩子們無人教導的遺憾。然後才與相送的村民們一一作別,踏上了回京之路。
太上皇走後一個月,一名內監在當地官員的陪伴下來到了這個小村子,將村子裡所有的百姓都召集起來,宣佈了皇上的一道特別恩旨。烏衣村現有一百四十戶百姓終生免賦。仁宗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烏衣村民照顧太上皇和太后的感激之情。
烏衣村的村民再也想不到這樣天大的好運竟然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一時都歡喜的懵了。停了片刻才反應過來,趕緊拼命磕頭。他們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天大的好運,可也隱約能猜出必是莊老爹的功勞。那日他們見過莊老爹的兒女們,真是個個都出色極了,他們必定是朝中的大官兒!
後來,烏衣村的村民生活越來越富足,家家都有能力供養孩子們讀書。數十年後,從烏衣村走出了數十名舉人進士,烏衣村也不再叫烏衣村,而被天子賜名為狀元坊,便不一一細表了。
太上皇仁宗一行回到京城,已經是將近八月中秋了。這三年來因為太上皇和太后未在宮中,所以宮中就沒有過過一次中秋節。如今太上皇和太后歸來,當然要舉行一次最為盛大隆重的中秋慶典。太上皇和太后的歸來,讓所有的人心中都長長舒了一口氣,他們從此再也不用擔心了。
太上皇與太后已經習慣了閒適恬淡的日子,所以對於宮宴之事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替兒子仁宗向百官證明些什麼,才參加了盛大的宮宴。看到太上皇和太后神彩熠熠的出現在宮宴之上,不論什麼謠言都不攻自破了。
仁宗也知道父皇母后如今很不喜那繁複冗長的宮宴,便盡力縮斷了在宮宴的時間。只用了平日一半的時間,便結束宮宴命群臣與內外命婦出宮了。到了晚上,仁宗與皇后邀月宮上單設一席小宴,一家人吃上一頓真正的團圓飯。
看著底下的滿堂兒孫,太上皇和太后臉上始終洋溢著滿足的笑意,與先代帝后比起來,他們真的是幸福太多了,他們的人生何其的圓滿。
宴罷吃茶之時,孫輩們都已經先退下去了,太上皇看著與亡友季之慎一模一樣的無忌,笑著說道:“無忌如今越來越象任安了,今年都十七了吧,怎麼還沒有成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