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2/4 頁)
隆興帝絲毫不懼太后的怒視,只沉穩的說道:“太后難道不是在干涉朕的決定?”
太后氣的直抹眼淚,哭著說道:“皇帝你如今真是翅膀硬了,想當初若沒有哀家……”
隆興帝立刻截住太后的話,沉聲喝道:“當初朕奉先皇遺詔於靈前繼位,太后難道忘記了?”
太后語塞,只能憤怒的直喘粗氣,半晌方才平息,她一念不成又生一念,立刻叫道:“皇帝沒有手足之情,哀家還要顧念著嬸侄之情,哀家要出宮親迎吳王。”
隆興帝皺眉看著太后,冷冷問道:“太后果然如此決定麼?”
太后梗著脖子叫道:“你不讓太子親迎,哀家便出宮親迎!”
隆興帝突然笑了,他淡淡說道:“好,朕如太后所願,這便命史官如實記上一筆。”
太后的臉色立刻變的鐵青,她很清楚隆興帝之言的意思,若是史官在史書上記下太后親迎蕃王之事,她這輩子的名聲體面就全都完了。
“你……你狠!滾……”太后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用手直直的指著隆興帝,眼神狠戾的似是要將隆興帝活吞了一般。
隆興帝微微躬了躬身,便轉身大步走了出去。太后的反常讓隆興帝越發想徹底查清她與吳王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隆興帝走後,太后氣一陣子哭一陣子,李嬤嬤見狀只得跪下低聲勸道:“太后娘娘不要悲傷,王爺到了京城一定會立刻來給您請安的。不過晚兩個時辰而已,若是讓王爺知道您這麼難過,王爺心裡也不會好受的。”
“素青,哀家的心裡好苦啊!”太后悲悽悽叫了一聲,哭的更加厲害了。
李嬤嬤心中直嘆氣,吳王的大事還沒有成,太后便如此沉不住氣,這絕對會讓隆興帝疑心大起,當年之事雖然隱密,可隆興帝若鐵了心去查,真難保不被他查出什麼蛛絲馬跡,只想想那假季陳氏之案,就該明白隆興帝的手段有多麼厲害了,怎麼太后娘娘還只將隆興帝看成當初那個為了順利繼位而處處退讓的皇子呢。
李嬤嬤不是沒有勸過,只是她不明白太后是怎麼了,竟是死活聽不進去,略勸的深了太后便大發雷霆,幾次下來李嬤嬤就不敢再勸了,她只能眼看著太后在宮中雖然地位沒變,可是卻日益被架空,如今宮中誰還知道太后,大家都唯皇后之命是從了。想到這些,李嬤嬤不禁暗暗長嘆一回,做下人的,真難啊!
吳王並不知道太后為了迎接自己的小事與隆興帝發生的爭執,他一進入京郊的官道,心情便異常興奮起來,十三年了,他終於又回到了京城,回到這生他養他的地方,在京城之中,有他最親最親的親人。
吳王妃是知道些內情的,她看到吳王的神情很是激動,不得不小聲勸說道:“王爺,您的心情妾身明白,只是到底要藏著些,莫要給太后娘娘招來禍患。”
吳王先是一愣,繼而神情索然的點了點頭,原本已經息了大半的造反之心又漸漸冒出頭來,為了太后,他也得拼盡全力登上那個萬人之上的寶座。
吳王妃瞧著吳王的眼神有些不對勁,心裡咯噔一下,忙打岔說道:“王爺,您曾稱病不能進京,只怕皇上心裡會不痛快,咱們是不是想想到時候如何圓過去才能平息皇上的疑心?”
吳王沒好氣的沉聲道:“有什麼好想的,本王不是吃了石院判的藥才漸漸好起來的麼,皇上連太醫院判都派了出來,本王若再不好起來豈不是活打了太醫院的金字招牌?”
吳王妃忙笑道:“王爺說的極是,是妾身多慮了。”其實她只是想岔開吳王的思路罷了。
透過車窗上的霞影紗,吳王已經能看到那一帶青灰的京城城牆,他立刻抓住窗欞向外張望,指著城牆的方向叫道:“阿楓,看,就到京城了,我們終於回來了!”
吳王妃並不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氏,對於京城她並沒有吳王這麼深的感情,不過為了讓吳王心裡痛快,吳王妃還是笑著說道:“是啊,整整十三年了,我們總算又回到京城啦!王爺,您還記不記得盛和齋?”
吳王回想起來當年的情景,不由笑呵呵的說道:“本王怎麼能忘記,當初你懷焰兒之時,吐的昏天黑地,只有吃了盛和齋的梅子才略好些,本王三更半夜親自去盛和齋給你買梅子,還把盛掌櫃嚇的不輕。”
吳王妃想起當年之事,臉上浮起幸福的笑容,懷莊焰的那十個月,是她此生之中最幸福的十個月,也正是那十個月的幸福,才讓吳王妃有力量支撐自己度過在蜀中那段極不如意的日子。
說話間車隊便到了京城西門之下,禮部尚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