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頁)
:“素青,扶吳王起來。”李嬤嬤忙去攙扶吳王。
太后則向隆興帝沉聲喝道:“皇帝,吳王染病在身,你這做皇帝做堂兄的不說立刻派御醫診治,反而拿吳王的兒子們問罪,哀家倒在問問孩子們有什麼罪,也值得你如此大動干戈!”
隆興帝的臉色比太后的更加陰沉,他原本並沒有打算真的治莊炯殺頭之罪,莊炯的一條小命隆興帝完全沒看在眼中。聖壽節就要到了,便是圖個吉利隆興帝也不可能在此時殺人。大赦天下的聖旨早就已經發出去了,隆興帝如何會在此時去治一個八歲孩子的罪,最多不過是小懲大誡一番也就是了。
偏太后半路趕來,又不知道事實的全部經過便發作起來,這讓隆興帝如何能不大怒!
莊煜也氣的不輕,他立刻上前說道:“皇祖母,剛才莊炯將父皇御賜之物摔壞,還強搶父皇給莊熵的賞賜,難道還不應該被治罪麼?”
太后心裡咯噔一下,她急匆匆衝進來的時候只看到吳王磕頭求饒,卻沒有看到先前發生的事情。太后眼光一掃,只見地上果然有些被摔破的端硯殘塊,還有散落各處的湖筆徽墨等物。太后知道莊煜沒有說謊。
若是犯錯的是別人,太后自然會服個軟,可現在犯錯的是吳王的兒子,太后便不能讓他受隆興帝的重罰,於是便緩了聲音說道:“皇帝,小孩子手勁小,一時失了手也是有的,看在他們遠道而來的份上,便不要計較了。”
隆興帝冷冷道:“太后莫非以為朕已經老糊塗了,連失手與故意摔都分不清麼?”隆興帝刻意咬著“老糊塗”三個字,讓太后臉上很是掛不住,青一陣紅一陣的極為難看。
好似生怕太后不夠難堪一般,莊煜跪下道:“皇祖母,剛才發生之事閣中之人全都看的清楚聽的清楚。”
“放肆!哀家與你父皇說話,豈有你插嘴的份!”太后惱羞成怒的喝道。
隆興帝最護著的就是莊煜這個兒子,見太后無端斥責莊煜,隆興帝便說道:“煜兒起來。”
太后怒視隆興帝,隆興帝卻根本不理會太后,只向吳王冷冷說道:“吳王,莊炯生母是何人?”
吳王心裡一激靈,他吶吶道:“回皇上,莊炯生母為齊側妃。”齊側妃是吳王一位已經過世的側妃,這位齊側妃是上過內府玉碟的。只有說莊炯是齊側妃之子,才能給莊炯一個相對好些的身份。若說他是沒上過玉碟,未請旨便私下冊立的唐側妃所生。莊炯可就在劫難逃了。
“是麼?”隆興帝意有所指的又問了一句,吳王只能硬著頭皮回道:“是。”
太后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吳王納唐瑤仙之事並沒有詳細告訴太后,莊炯出生之後,吳王想將莊炯記在當時已經病的只剩下一口氣的齊側妃名下,也好記入玉碟,可是唐瑤仙卻哭的死去活來的不答應,於是莊炯便沒有象莊熵一樣被記入玉碟。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有些王公子弟因為怕不好養活,也會在七歲之後才上報到內府,只不過唐瑤仙的身份特殊,所以莊炯的身份就成了個大麻煩。
“煜兒,你是去過蜀中吳王府的,你告訴朕,在吳王府之時,莊炯是何人之子?”
莊煜立刻毫不猶豫的說道:“回稟父皇,莊炯是吳王叔的妾室唐氏所生之子,唐氏仍蜀中唐門旁支所出的庶女。”
“嗯,朕不記得吳王曾經為唐氏請旨。陸柄,去查一查,別再是朕記錯了。”隆興帝淡淡說道。
太后急了,吳王未曾請旨之事她怎麼會不清楚,只叫道:“吳王收個婢女何需請旨,不過是個婢生之子,皇帝何必費這許多心思!”
隆興帝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立刻說道:“既然莊炯是婢生之子,那便立刻發往御淨軒為奴,免得亂了倫理綱常。”
吳王如何能捨得讓莊炯為奴,只哀叫道:“皇上,炯兒是無辜的,您饒了他吧,臣弟……臣弟願以王爵為炯兒贖罪。”
太后大驚,尖叫道:“吳王,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為了個婢生子,你值得麼?”
世子莊焰的臉色立時也變的蒼白起來,他沒有想到他的父王為了莊炯寧可捨棄王爵,從憑什麼,這王爵又不是他父王一個人的,他憑什麼說舍就舍了?
吳王此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定要保住莊炯,到御淨軒做奴僕,吳王一想到兒子將要受的苦便覺得心如刀割。
“吳王,你真願意以王爵來贖莊炯之罪?”隆興帝也沒想到吳五竟會如此疼愛莊炯,便沉沉追問了一句。
吳王猶豫了片刻,還是咬牙道:“臣願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