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頁)
第九十九章
更新時間:2013…8…9 23:57:05 本章字數:9528
今年大燕北疆的秋季來的特別,剛進七月天氣便迅速轉涼,早晚需得穿上夾衣方能抵擋草原是吹來的秋風。愛蒲璩奀
隆興帝也已經與各部族可汗簽定了會盟和約,彼此約定十年之間互不侵犯,並在漠南關下劃出方圓十里的草原,做為榷場以供通商,大燕百姓和草原上牧民可以自由交易。
隆興帝還設立了安榷宣撫司,由大燕和各部可汗共同派人坐鎮榷場,以保證交易的公平公正,維護雙方的正當利益。安榷宣撫司的正使由漠南關鎮關將軍兼任,如此一來,季光慎又升了一級,成為正四品安榷宣撫司正使兼雲門偏將。
除了韃韃部,其他各部對大燕隆興帝無不感恩戴德,要知道草原上的牧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鹽和茶都要信賴從大燕買進,兩方戰事一起,受苦最深的是草原上的普通牧民。如今開榷場通商,他們就不必再花極高的價錢去買走私商販手中的高價鹽和茶,而且他們的牛馬毛皮以及寶石藥材也都可以在榷場上賣個好價錢,不必被走私販子們往死裡壓價。
所以當各部可汗將開榷場的訊息告訴族人,各族牧民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紛紛來到漠南關下,向著城頭行禮,獻上潔白的哈達,不過三四天的工夫,整個漠南關的城門彷彿披上一件潔白的披風一般。
看到這一幕,隆興帝深有感觸的說道:“從來百姓都不願意打仗,但凡能有點子活路,誰不想好好活著,朕為君,每日當思如何讓百姓富足安康,卿等為臣,也當將百姓社稷時時掛在心上。”
眾臣聽到隆興帝把百姓放在社稷的前頭,無不為之動容,齊齊躬身道:“臣等謹遵皇上教導。”
隆興帝笑笑,對季光慎道:“季卿,朕委你做安榷宣撫司正使,責任重大,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季光慎立刻上前跪下道:“臣領旨,必當竭盡全力以保漠南平安。”
隆興帝笑笑道:“天也涼了,等與韃韃部簽完盟約,朕便要起程返京了。”
一聽隆興帝之言,鴻臚寺卿曹昭德趕緊上前跪下道:“回皇上,那韃韃部很是刁蠻,提出了許多不合理的要求,臣與之商談了五日,都未能談出結果。”
隆興帝眼神一凜,看著遠處韃韃人的營地,沉聲問道:“竟有此事,眾卿可有什麼高見?”
眾大臣面面相覷,那韃韃的蒙瑪可汗就是個渾不吝,他們一干文人對上這麼個東西,真的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季光慎想了一會兒,上前對隆興帝說道:“皇上,臣有一計或許能有些作用。”
隆興帝笑道:“季卿快快講來。”
“皇上,每年中元節漠南關都會舉行祭奠陣亡將士的活動,臣建議今年提前舉行,除了晚上祭奠和放焰口之外,白天可以請諸位可汗到漠南關中參加皇上檢閱三軍的活動。”
隆興帝笑著點了點頭,草原部族以實力為尊,既然那韃韃可汗心有不服,那就讓他見識見識大燕鐵騎的實力,不要以為只有草原上的人才是天生的騎術高手。
眾臣一聽這事有門兒,便齊聲附和起來。隆興帝立刻傳下旨意,約請所有的汗王們於七月初十之日進漠南關觀摩大燕皇帝檢閱三軍之盛舉。
除了韃韃部之外,其他各部都已經與大燕簽定了為期十年的友好和約,所以隆興帝有請,他們自是樂意前來觀摩,只是韃韃的蒙瑪可汗心中不踏實,他生怕隆興帝在漠南關中設下埋伏,好將他擒住以威脅韃韃部族。於是蒙瑪可汗便打算推辭不去。
得到訊息的蒙娜大妃忙趕到王帳之中勸道:“大汗,如今只有我們沒和大燕簽定盟約,若是大燕此時攻打我們,草原上的各部能不出兵幫著大燕只在一旁觀望都已經是給足了我們面子,何況我還聽說他們簽定的盟約中有大燕有戰事,若需各部要派出兵馬相助,各部不得拒絕。大汗,如今情勢逼人,我們韃韃現在加起來都不到一萬人,豈是大燕的對手,不如藉著進漠南關觀賞閱軍的時機把盟約簽了吧,總好過被大燕滅族啊,十年休養生息,夠我們緩口氣了。等日後我們有了實力,一紙盟約又怎麼能擋著住我們的鐵騎?”
蒙瑪可汗想了許久,方才點點頭道:“你說的有理,好,本汗去漠南關,不過籤不籤盟約,還要看過再說。”
蒙娜大妃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個不走進絕路就不肯回頭的性子,便也不再說什麼,只出去為蒙瑪可汗準備去漠南關的禮服。
七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