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晚的家宴時呈上來,給太后和各宮的娘娘們也試試啊!”康熙向我下達著最高指示。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兒羽毛般的輕雲,美妙極了。此時酒筵已散,康熙陪著太后,領著眾人在御花園裡賞月。
“皇上,今年的月餅真特別!不知是哪位御廚做的?”宜妃走到太后席上,給太后和康熙各斟了杯酒。
“呵呵呵,愛妃呀,你可猜錯了。這月餅並非宮中御廚所做!”康熙賣起關子。
“皇兒,難不成,這月餅是你從宮外找人來做的?”太后也好奇起來。
“回皇額娘,今日的月餅全是洛丫頭做的。”
“是嗎!這哀家到要好好嚐嚐了!”太后拈起一小塊切好的月餅,放進嘴裡品嚐著。
“確實好吃,甜而不膩,鹹鮮可口。看得出花了不少心思。該賞!”
“皇額娘,這幾個丫頭的本事還多著呢!不如咱們樂完,再一起行賞吧。”
“好,就依皇上的。她們還有什麼本事,快讓她們一一呈上來吧。呵呵呵!”太后默契的配合著康熙。
“靜丫頭,如此良辰美景,不如你先來給大家湊上一曲吧!”
靜子領命坐在她的紫檀古箏前,邊彈邊唱起了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靜子一曲湊罷,起身向康熙和太后行禮。康熙鼓掌讚道:“靜丫頭,這個曲子唱得好!對時對景,皇額娘以為如何?”
太后微笑著看了看靜子,偏頭對康熙道:“這歌唱的什麼我不知道,只是這曲卻是彈得極好的!聽著曲,不由的就讓人心曠神怡起來。”
康熙見太后喜歡,更加高興,“寧丫頭,該你了!你給我們大家表演個什麼呢?”
小芳想了想,笑嘻嘻地走上前。“皇上,寧芳才疏學淺,表演不了難度太高的。就給您和太后說個笑話,逗個樂吧。”
“好,就說笑話!哀家最愛聽笑話了。只是,若說得不好笑了,哀家可要罰你喲。”太后這會比康熙還要來勁。
小芳上前對他二人行了一禮,便開始講:“從前,有一位秀才上京趕考,途中有一條水溝擋住去路。行至溝旁,他的僕人把肩上的行李背穩,一躍而過。可是這位秀才沒有過溝的本領,呆立溝旁,十分焦急。僕人看見,就大聲喊道:“公子,把膽子放大點,跳!”於是,這位秀才就兩腿並齊,用力一跳。但他沒有跳過溝,卻“撲通”一聲,掉到水裡,成了個“落湯雞”。僕人埋怨他說:“哎呀,相公!你怎麼把兩腿並在一起跳呢?”秀才答道:“跳者,乃雙腳並用也。”
“噗哧”一聲,康熙一口熱茶噴出,把一旁侍候的李德全噴成了個‘落湯雞’。“哈哈哈……”指著小芳大笑起來。“你這個丫頭,虧你想得出!哈哈哈……,‘跳者,乃雙腳並用也’!”
下面阿哥席上,十五、十六和十七三個早已是笑做一團,拉著麼麼們,直喊著要揉揉腸子。其它人顧及身份,也是各自掩口偷樂。
大家笑得正開心,太后不樂意了。“寧丫頭,這個笑話雖好,可不夠雅俗共賞。哀家命你呀,再說一個。”
小芳眼珠一轉,又開始繪聲繪色的說:從前,有一對父子,都是吝嗇鬼,他們出門去旅行。 路上,他們來到渡口。父子倆捨不得出錢請人擺渡,提起衣褲就下水渡河。父親一腳踩滑了,跌在水中,眼看就要淹死。
兒子一見著了慌,忙喊道:“喂,那邊擺渡的,快來救我父親!我出30文!”船伕們搖搖頭。
“出40文,怎麼樣?” 可船伕還是不肯。
已經被水嗆得半死的父親,掙扎著把嘴伸出水面,說: “畜牲!要是出到50文以上,我就沉下去自盡!”
這回不光太后,就連在座的各位娘娘,也是全不顧形象的大笑起來。
康熙止住笑聲,招手示意我們三個上前。“三個丫頭,你們進宮也有兩年多了。按例,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