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這個蘇玉青別看是個年輕女人,但她原本卻是吉慶班的班主,而吉慶班則是一個擅長演出徽劇的徽班,也就是俗稱的徽劇戲班子。
當然,徽劇這個說法此時還沒有,那是後世建國後才有的稱呼,此時只有所謂的徽班之說,是指專門唱徽派唱腔的戲班子。
徽班曾經盛行一時,但到了清代末葉,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京劇後,大多數的徽班藝人紛紛改學了新腔(京劇),從而京劇風行,徽劇卻是日益衰落,以至於到了20世紀40年代,已經瀕於消亡。
後世的徽劇,是建國後重新找了徽劇老藝人,重新培養出來的,但那已經跟傳統徽劇有所不同,當然,因為關係不大,這裡就不多提了。
這個吉慶班,是少數還沒有改唱新腔京劇的徽班,而老闆蘇玉青之所以是女人,那是因為這個班子原本是她父親建立起來的,他父親死後,因為沒有兒子,加上形勢使然,就讓蘇玉青繼承了班子,當了吉慶班的班主。
此時的太平府,沒有飽經戰火,京劇也還沒有佔到統治地位,傳統的徽班依然很受當地人喜歡,所以吉慶班才能傳承至今。
不過在遇到李志高之前,這個戲班子的規模也只是一般,至少絕對沒有可能住這麼大這麼好的宅子,之所以能在眾多戲班子中脫穎而出,得到李志高的大力支援,完全是因為這個戲班子的主人是個女人,一個很漂亮,很聰明,也很識時務的女人。
蘇玉青今年才二十歲,以這個時代的中國未婚女人來說,她已經不年輕,但以老闆來說,她卻相當年輕。實際上,如果不是情況特殊,就算是蘇玉青的父親親手建立了吉慶班,也不可能讓她一個女人當班主的,這完全是迫不得已。
因為蘇玉青的父親是猝死,死前沒有留下啥遺囑,而他死後大家都互相不服,於是就推舉蘇玉青當了老闆,算是大家的一種妥協。
這種情況就看得出來,吉慶班內部很不和諧,如果沒什麼意外,這個吉慶班估計過不了幾年就要散夥完蛋,之所以現在還撐著,那不過是大家都還沒有找好下家或者新出路而已。
要知道,這時期的戲班子規矩很多,戲子跳槽可是很招人恨的,沒什麼正當理由隨便跳槽或者單飛,特別是在老班主剛死沒多久就走的,那人品就要壞了,而戲子的人品一旦沒了,那在這行裡也就再也吃不開了,到時候別說徽班,其他所有的班子都會封殺你。
然而,蘇玉青是女人的身份原本是弱勢,但就因為碰到李志高這個貴人,卻來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件事還得從李志高建設文工團的事情說起。
早先訓練部隊的時候,李志高就發現,當他給部隊計程車兵掃盲,再教唱幾首煽情歌之後,居然造成那麼大的反響,士氣提升很快,於是他就打算在加緊訓練的同時,也給部隊弄點積極向上的文藝娛樂專案。
在這方面,李志高除了積極推廣一些比如籃球,橄欖球等體育專案外,還打算學後世的天朝部隊,那就是建立文工團制度,培訓文藝兵。
後世雖然很多人說,文工團的人只是唱歌跳舞的,又不上戰場,不配叫軍人,但那是因為後世的特殊情況,因為那時候本身士兵的素質就很高,對娛樂的要求也比較高,已經不需要再特別搞什麼文藝兵了,反而文藝兵的那套老戲碼還會讓很多士兵反感。
但是,在文盲率奇高,娛樂嚴重缺乏的二十世紀初的中**隊來說,要想快速提高官兵計程車氣,無疑部隊文工團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這從我黨的建軍歷史就可以看出。
也就是說,那些文工團或許不能上戰場打仗,但他們在蠱惑人心,不對,是激勵士氣,感化士兵,宣傳政策等方面,作用很大,只要控制好文工團,再推廣政治委員制度,那麼部隊的軍心就可以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並且可以透過文工團的表演,去潛移默化的改變士兵的心態跟心理,讓他們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總之,文工團這東西,對那些心思比較單純計程車兵來說,那就是大殺器,是絕對要建的。
這個時期的中國,能表演歌舞的,主要就是那些戲班子裡的戲子,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找一個戲班子,然後在戲班子的基礎上改成文工團。
原本太平府倒是有幾個比較出名的戲班子,但大都比較保守頑固,一聽要被團練收編,哪怕李志高是地頭蛇,也都表現的很堅決,那就是哪怕被殺頭,也不會去軍隊當兵,更不用說還要改唱李志高提供的歌曲,改穿李志高提供的服裝,改演李志高提供的新劇這些事兒了。自然了,殺頭一說李志高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