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頁)
你們的價值”。透過那些華麗的詞藻,普尼姆早就讀出了裡面真正的含義馬特魯要做好準備成為一個要塞,一個孤零零地處於敵方戰線一側,被數萬敵軍包圍的要塞!
就在號稱“不落要塞”剛剛淪陷不久的時候,奧康納中將居然又提出了要塞防禦法。奧康納和他的參謀們的腦子是不是集體讓驢踢了?或是吃了什麼過期罐頭?
不是,當然不是!那麼奧康納中將究竟是為何出此下策呢?這還要從岌岌可危的北非戰局說起。
1940年夏天的北非戰局對於英國人而言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兵力不足。在不列顛島直接面臨入侵德軍可能的情況下,奧康納的增兵申請永遠是不會被倫敦的大人物所理睬的。而同時戰場對面的梅西已經擁有的兵力是他的兩倍,而且義大利人正源源不斷地繼續向北非運來部隊和給養。
看著手裡這丁點可憐的兵力,要想穩定千瘡百孔的戰線,英國人可以打的牌只有兩張。一張是機動防禦(也是我們熟知的運動戰):英軍可以大踏步地回退,縮短己方的補給線,拉長對方的後勤線,再擇機反擊。這樣做會帶來一好一壞兩個直接後果。好的結果是英軍可以湊出一支規模可觀的機動兵力。壞的結果是意軍可以高歌猛進,輕鬆佔領英軍放棄大量的地盤。
不知道當飽受德國轟炸機蹂躪的英國民眾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埃及城市落入義大利人之手,他們脆弱的神經是否可以經得起這樣的打擊。也不知道下院的爵士們是否回又一次起對丘吉爾相的不信任投票。
再說有了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就等於擁有勝利嗎?奧康納可不敢打包票。在開戰後與義大利人交手的一系列小規模邊界戰鬥中,義大利裝甲部隊的裝備優勢和針對性訓練可是讓英國人吃了不少虧。特別義大利人的p系列坦克,更是使得英軍坦克部隊達到了談p色變打得程度。
那麼,選擇機動防禦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生機率不小的災難性後果。一方面是英國民眾會在報紙上看到意軍攻城略地的赫赫武功,相信這對於英國民眾低落計程車氣會是個不少的打擊。而另一方面在野戰攻防戰中英軍寶貴的機動兵力被意軍重創乃至全殲。到頭來只怕丟了地盤又打敗仗,兩頭都沒著落
最後出於穩妥的考慮,老道的奧康納選擇打出一招“牽制、消耗、反擊”的組合拳。以第四印度師和其他的步兵部隊固守重要城鎮(往往也是交通要衢),牽制大量意軍並依託陣地大量殺傷意軍。再以第七裝甲師為主力的機械化部隊進行反擊。
奧康納參考了4000法軍在加貝斯港依託要塞牽制2個義大利步兵師的經驗,認為以第四印度師防守馬特魯至少可以牽制4個義大利師的兵力。那麼第七裝甲師展開反擊時獲勝的機會就會增加不少。
既然橫下心來死守,普尼姆從七月底第四印度師撤退到馬特魯後,就開始敦促他的部下加進防禦工事的修築。在花費了大約兩週時間後,第四印度師在馬特魯修築了一道長28公里,縱深達9公里的環線防禦帶。在環線防禦帶上英軍佈置了蝮蛇型鐵絲網和反坦克壕。在反坦克壕的上面加蓋了木板,鋪上黃沙,使得入侵者難以做的事先現。為了更長時間的固守馬特魯,普尼姆還給他的部隊定下了四個原則。
1、不放棄任何陣地。
2、守軍要透過不斷的夜間巡邏來控制兩軍之間的無人地帶。
3、不遺餘力地加固工事和障礙物。
4、準備一支強有力的機動部隊,對突入陣地的義大利人進行反擊。
在具體的防禦計劃裡,普尼姆將整個防線分成環線防禦帶。第一道防線,也稱為“紅線”,在那裡主要是地雷和各種障礙物。負責守衛紅線的部隊要阻止意軍攻入縱深地帶。
“紅線”的後面兩到三公里的地方是第二道防線,也稱為“藍線”。負責守衛藍線的部隊要死死地纏著入侵到那裡的意軍。同時,普尼姆也會在義大利人侵入到藍線時,投入他強有力的機動部隊三個步兵營和一個坦克團。
在藍線的後面是第三道防線,也稱為“綠線”,一旦義大利攻到那裡,普尼姆只能調集一支由司機、文書、炊事員等勤雜人員組成的部隊進行最後一搏。如果他們失敗,普尼姆就只好下令炸燬港口和倉庫,以免資敵。
整個計劃看上去不錯,那麼效果如何呢?至少,在義大利人沒有打過來之前,除了上帝沒有人知道。
今日兩更了,離“月更十萬字”的目標還有最後的4000多字。明天休假在家,一定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更新任務。
整理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