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的2003年11月,美軍在30天裡損失了79名士兵。 使美國在伊拉克越來越孤立的目的達到後,伊拉克暴力活動在薩達姆於2003年12月中旬被抓獲後進入第三個階段,暴力活動的目標也越來越明顯地指向破壞政權交接,阻止親美的新伊拉克政府的順利誕生。為此,襲擊者在繼續襲擊聯軍目標和相關外國目標的同時,明顯地把暴力襲擊擴大到更多伊拉克警察、親美伊拉克宗教和政治勢力甚至為聯軍工作的普通伊拉克民眾身上。 12月15日,在薩達姆被抓後第一天,巴格達西北30公里的侯賽尼耶鎮就傳來爆炸聲,遭遇襲擊的是一個當地美國人扶持起來的警察局,襲擊造成9名警察死亡、多名警察受傷。1月18日,一個滿載爆炸物的汽車在排隊等候進入巴格達中心聯軍總部大院工作的伊拉克人中被引爆,24名當地人被炸死,110餘名當地人受傷。1月21日夜,一輛小公共汽車在位於巴格達西部約50公里處的費盧傑附近遭遇槍擊,1名伊拉克司機和3名為聯軍提供清潔服務的女乘客被打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東方面孔不再免受襲擊(2)
為聯軍工作的司機、清潔工都成為襲擊目標,暴力目標擴大化的傾向可想而知。 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平民 回顧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的暴力發展,無論在暴力襲擊的哪個階段,無論暴力的特點如何變化,無論聯軍和各派勢力打著反恐、反美或者抵抗的任何名義,一條清晰的主線是:實際上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夾在中間的普通伊拉克平民。 聯軍對自己和外國人機構嚴加護衛,在值勤和巡邏中也往往把伊拉克警察推到最危險的外圍。普通伊拉克民眾夾在反美武裝和聯軍的炮火中間,是死傷最為慘重的群體。伊拉克人權組織的最新統計表明,伊戰以來已經有至少8100多名伊拉克平民在各種暴力中喪生。而伊拉克警察部門自己的統計也表明,自從美軍扶持下的新伊拉克軍警部門成立以來,已經有超過600名伊拉克警察和士兵殉職。 在暴力狂潮中,一批伊拉克知名政治、宗教領導人和學者也不能倖免。納傑夫的什葉派宗教領袖大阿亞圖拉(級別最高的宗教領袖的稱呼)、庫爾德人領袖、巴格達大學校長等,都成為暴力活動的犧牲品。據伊拉克學術機構的統計,由於對安全域性勢不滿,伊拉克50多名最著名的科學家已經陸續離開了伊拉克,這對百廢待興的伊拉克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對於更多的伊拉克人來說,戰爭和暴力對他們的影響是透過失業和經濟不景氣體現出來的。伊拉克人權機構相信,目前失業率高達60%以上。伊拉克勞工和社會部也估計說,目前伊拉克失業人數超過800萬人。惡劣的安全域性勢使得重建工作遲遲不能展開,也使得一大批外國投資者繼續持幣觀望,目前的就業形勢很難在短期內有所改善。失業的人群經常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很多人在和軍警的衝突中喪生。 暴力的持續也加劇了戰後伊拉克社會的分裂,使得很多本來並不十分突出的教派和民族矛盾日益嚴重,伊拉克長期營造的統一局面面臨隨時瓦解的可能,這也為日後伊拉克的穩定和普通無辜民眾的安全埋下了一大隱患。 伊拉克境內主要有遜尼派阿拉伯人、什葉派阿拉伯人、庫爾德人、土庫曼人等派別,這些派別長期以來雖然存在分歧,但總的來說各民族教派長期混居,尚能和平共處。新華社駐巴格達分社6名全職當地新聞僱員中,遜尼派和什葉派各佔3人,大家相處融洽、和諧共事。但是,美英軍隊佔領伊拉克之後,一些反美勢力蓄意製造傷亡事件,激化民族教派矛盾,企圖用混亂的局勢嚇走美國人,阻止親美政權的誕生,從而使得更多的普通民眾慘遭塗炭。 美英軍隊佔領伊拉克之後,由於對薩達姆所屬的遜尼派心存戒心,使得什葉派在伊拉克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這引起一些遜尼派穆斯林的強烈不滿。同時,美國扶持建立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開創了按民族和教派在伊拉克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分配權力的先例。但是,伊拉克長期沒有人口統計數字,很多遜尼派阿拉伯人並不認同他們只佔總人口20%的傳統說法,這就使他們對臨管會的組成非常不滿,使得所謂的民主方式不僅無助於加強民族和睦,反而使社會分裂的情況更加嚴重。2003年8月針對什葉派聖地納傑夫阿里清真寺的襲擊,造成當地一名地位尊崇的宗教領袖身亡、80多人遇難。無論這一襲擊背後的策劃者是誰,這一襲擊的政治目的都十分明確,那就是製造教派矛盾,加劇混亂,將伊拉克引入內戰,從而讓美國人在伊拉克深陷泥潭。 進入2004年,伊拉克安全域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