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部分(第4/4 頁)
是毒,一看就看穿了劉備。
歐陽朔聽了,深表認同,認真說道:“那可不行。先生想想辦法,看怎麼將劉備這個老狐狸引出來,可別讓他一直窩在老巢裡。”
中國區玩家中,怕是隻有歐陽朔知道,未來的劉備將在荒野扮演怎樣重要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跟山海城產生衝突。
因此藉著戰役的機會,歐陽朔怎麼著也要讓劉備集團掉一層皮。真要到了主位面,想要收拾劉備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至於說收服關羽、張飛等武將,歐陽朔還真不感興趣。
關羽去世後,尊號一封再封,從關公、關二爺到關帝。直至清朝,關羽取代岳飛,成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由此終於走上神壇,名垂千古。
對此,歐陽朔不覺嗤之以鼻。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真正能跟孔子並列的“武聖”,既不是岳飛,更不是什麼關羽,唯有姜尚耳。
清朝滿人將關羽封為“武聖”,取代岳飛,顯然是別有用心。因為岳飛是抗金名將,是漢族抵抗外族入侵的英雄人物。
如此,自然是刺痛了滿人的敏感神經,哪裡還能容忍岳飛端坐神壇。透過《三國演義》被演繹的神乎其神的關羽,自然成了最好的替代人選。
而史上真實的關羽,不過是一介有勇無謀的武夫。《三國志》中關羽的傳記不足千字,根本就不值得大書特書。
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純屬張冠李戴。史上的華雄,根本就是被江東勐虎孫堅所殺,跟關羽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除此之外,演義中杜撰的還有“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等等事蹟。
演義中,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何等威風。實際上呢?文丑根本就不是關羽殺的,而是死於著名的官渡之戰。
為突出關羽“高大全”式的形象,羅貫中把這些驕人戰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全部轉到關羽名下,以彰顯其驍勇機智。
演義中的關羽,簡直就是儒家學說“仁義禮智信”的典型代表。
但是細讀《關羽傳》就可發現,史上的關羽極度缺少政治頭腦,僅從一件事情,便可一窺端倪。
關羽不懂聯吳抗曹的重要性,坐鎮荊州時,拒絕孫權的聯姻,而且態度很不友好,辱罵求婚的使者:“犬子怎能配上虎女?”
由此得罪了東吳。
這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孫權謀取荊州後,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