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部分(第2/4 頁)
一十萬之巨,朝廷已經決定,從中篩選除六十萬人,組建澳洲建設兵團。
澳洲建設兵團駐紮在澳洲行省南部平原,負責開發地廣人稀的澳洲大陸,同時成為防禦暗夜帝國的預備力量。
兵團長,由羽林軍第五軍團副軍團長湯和升任。
在湯和的盡心輔佐下,林靖已經基本出師,接下來就是實戰檢驗,此番將湯和調任澳洲兵團的兵團長,正是對湯和的褒獎。
而且湯和也有這個才幹。
…………
等到張良彙報完畢,歐陽朔看向姜尚,“內閣就地方衙門機構重組方案,做一個簡單說明吧,也好讓大家心中有數。”
“諾!”
姜尚抱拳,開始闡述此次,朝廷最大範圍的一次機構調整。
機構重組的動因,來自蓋亞剛推出的地圖歸零,可以說,這是一個順應遊戲發展,而做出的一個調整。
歸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撤銷府衙。”
拋開都護府,大夏地方衙門劃分為行省、郡、府、縣、鎮以及村落六級,鑑於村落一級實施村民自治,也可稱之為五級。
在地圖擴大十倍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設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行省疆域實在是太大了。
不如此,根本就管不過來。
隨著地圖歸零,疆域大幅度縮小,再實行五級架構,就顯得有些臃腫,對朝廷的垂直管理也非常不利。
鑑於此,內閣建議撤銷府衙一級,得到歐陽朔的首肯。
此事說起來簡單,真要實施下去,卻是千頭萬緒。
按大夏編制,行省下瞎四至六個郡,每郡又下瞎三至五個府,每府再下瞎若干個縣,數量不定。
如此,一個行省就有十幾到三十幾個府衙。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撤銷府衙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中的一些府衙,升格為郡守衙門,再將大部分的府衙,降格為縣衙。
相應的,其中一些沒發展起來的縣衙,要跟著降格為鄉鎮。
以史為鑑,一般而言,一個行省下瞎八至十二個郡,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可以在現有郡的基礎之上,再翻一番。
一個郡,再下瞎四至九個縣。
具體數量,要根據諸行省的實際情況來定,既要考慮編制,也要堅固歷史淵源以及地理上的阻隔,但最好不要超過上限。
調整之後,行省、郡、縣三級,基本就實現了扁平化管理。
隨之而來的,就是最頭疼的人事問題了,按此方案執行的話,只有少數知府可升任郡守,更多的知府卻要慘遭降級,降為縣令。
被裁撤縣的縣令,也將官帽不保。
“這也是好事,擠掉了衙門裡的水分,讓整個內政體系變得更加高效。”姜尚倒是非常樂觀,解釋道:“誰升誰降,就以年終考評為基準。”
“考評?”
歐陽朔的表情有些玩味,淡淡說道:“朝廷不能將考評視為金科玉律,朕可是聽聞,最近兩年的考評,裡面有很多貓膩。”
考評,說到底,還是人在做。
既然如此,其中就必然有可運作的空間,尤其是郡、府、縣三級,天高皇帝遠,朝廷沒可能兼顧得到。
這些年,又有多少官吏,藉著考評的幌子,堂而皇之地獲得晉升呢?
歐陽朔心中大致有點數。
可就算是山海衛遍佈帝國,也無法做到事無鉅細。
如果不是情況太糟糕,歐陽朔是不希望讓山海衛這樣的密探組織,將觸角伸進地方基層的,那隻會養出一個怪獸。
山海衛著眼的,主要還是朝廷跟行省總督們。
姜尚等人聞言,手心微微出汗,知道是陛下在藉此敲打內閣,敲打朝廷。
“內閣會聯合四大院以及御史臺,派出督導組,奔赴諸行省,常駐地方衙門,監督此次考評以及機構調整。”姜尚代表內閣,做出表態。
歐陽朔點了點頭,知道朝廷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朝廷派出的督察組,就限定在京畿地區跟中原地區。四大都護區,就由都護府負責督導。”
聞言,白樺、木蘭月、以及攻城獅四人,齊齊點頭,臉上神情各異。
毫無疑問,督導既是監督,也蘊含著莫大的權力,可決整個地區的官吏升遷,決定此番文官大洗牌的格局。
這原本是朝廷特權。
此番陛下將此授權給都護府,可謂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這既是信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