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3/4 頁)
有什麼事情?”
“不是。”
“哦?”
衛鞅的神情,有些異樣,“前天,儒家的孟子,來山海城遊學。”
“孟子?”
歐陽朔神情一動,按時間推算,也該到了百家爭鳴爆發之期了。
這到有趣。
“不錯。”
“想來,他是準備跟你辯上一場了,可有信心?”
“信心十足。”
“好。”歐陽朔大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整大一點。本侯將廣發英雄帖,遍邀百家諸子,共襄此盛會。”
歐陽朔也是隱隱感到,爭鳴大辯的時機,已然成熟。
縱觀百家,以儒、法、墨、道四家為最。
其中,又以儒家最拉仇恨。
儒法之爭、儒墨之爭、儒道之爭,貫穿始終。
儒法之爭,最根本的是德治,還是法治的問題。儒墨之爭,是仁愛還是兼愛的問題。儒道之爭,則是有為還是無為的問題。
秦朝,以法家思想為正統。
漢初,則奉行道家的黃老之術,強調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到漢武帝時期,儒家才算佔據正統。
當然,說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在是融合了各家的經學。
表面上儒家為正統,實際執政時,還是推行法家的那一套,該殺人時,可是毫不手軟的。
因此,儒法之爭,就最為關鍵。
作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來到山海城,自然不是來隨便逛逛的。誰不知道,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衛鞅,正在山海城出仕。
儒家和法家,終究是要鬥一場。
歐陽朔作為領主,不會參合進諸子百家之爭,他奉行的是相容幷蓄,海納百川。
因此,歐陽朔才會以此為契機,要召開爭鳴大會。(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二章 爭鳴大會
次日,歐陽朔前往西南大學堂,拜訪姜尚。
相比往昔,此時的西南大學堂已是大不一樣。校園內,往來的學子,絡繹不絕,見到歐陽朔,都微微行禮。
經學院、格物院、建築學院、商學院、棋院以及畫院,每一院的學子都不下兩百人。尤其是經學院和格物院,學子更是達到上千人。
格物院、建築學院以及商學院,也不再是當初草創時的落魄。
孫老他們可一直都沒有閒著,他們利用通訊網路,甚至是論壇,不斷地拉攏各類專家教授,到西南大學堂任教。
學術圈,本就是一張大網。以孫老等一百餘位專家為節點,順著這張網路,自然能夠拉攏到無窮無盡的人才。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區一成以上的頂級專家學者,都被拉到山海城定居。為山海城的繁榮,添磚加瓦,增添底蘊。
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除了孫老等人的關係,更重要的,還是山海城的學術氛圍。
首要一條,就是山海城在中國區日益穩固的地位。此時的山海城,已是九座王城之下,名副其實的第一巨城。
就算是帝塵的邯鄲城,也沒有山海城這樣的底蘊和名望。
相容幷蓄,是歐陽朔對山海城的第一要求。
歐陽朔任命的山海令臧文仲,本就是一位開明的官吏,很好地領會了他的意圖,將山海城管理的有聲有色。
西南大學堂,就是山海城學術界的視窗。
隨著雷州郡的平定,一大批學子,被招攬到西南大學堂進修。
甚至是山海盟其他領地,都開始派遣士子到西南大學堂進修。
首開紀錄的,就是白樺的靈犀城。
白樺深知,她再怎麼經營,也無法將領地的學院,經營到西南大學堂這樣的高度,乾脆想出一招,美其名曰:學術交流。
靈犀城派遣了一支上百人的學術交流團,到西南大學堂進修,實在是“借雞生蛋”,利用西南大學堂,為領地培養人才。
當然,這一切都是獲得歐陽朔首肯的。
歐陽朔深知,西南大學堂在領地內,已是發展到極致。要進一步提升其影響力,就不能敝帚自珍。
接納盟友的學術交流團,就是一步妙棋。
兩人是一拍即合。
有白樺帶頭,其他的盟友,自然也就不甘落後
由此,引發西南大學堂的又一波入學浪潮。
山海城的學術氛圍,由此而越發的濃厚,畢竟有交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