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1/4 頁)
畢竟,兵種不同,對兵員的需求,自然就不同。騎兵、刀盾兵、長槍兵、弓箭手、弩手等等,全部要一一對應。
各部挑完之後,就要向軍務署打報告,申請相應的武器裝備、戰馬等軍用物資。畢竟,整編之後,裝備就要按山海城的統一標準配置。
這一點,也是整編軍隊,最大的一項開支。
整編的第四步,也是最後一步,統兵大將就無法參與了。
軍務署根據君侯的統一佈置,對剩下計程車卒,進行系統的整編,以師團為單位,整體交付給各軍團。
這個過程中,各師團長,包括軍團長,都無法干預。
軍務署整編完成之後,就會下令,各軍團去制定的地點,接收部隊。如此一來,就最低限度地減少統兵大將,對軍隊整編和人事任免的干預。
當然,白起等人,也不是什麼都做不了。
作為統兵大將,他們能夠為屬下將領請功,同時推薦優秀的將領。(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五章 軍銜體系
宣佈完軍隊整編計劃,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
魏章獲封揚烈將軍,其餘將領,包括作戰有利計程車卒,都各有封賞。當然,一切封賞,都是根據軍務署制定的軍功制度和軍銜制度來執行。
忙碌了一個月,杜如晦帶領軍務署,終於在日前,將領地軍功制度以及軍銜制度制定出來,獲得歐陽朔審批。
此次論功行賞,依據的就是《山海領因軍功獲封賞制度》。
根據制定規定,領地軍功封賞,大致劃分為三大類。
其一,賞賜財物。
這是最普通,也是最普遍的一類封賞。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裝備鎧甲、精英戰馬、精銳武器以及功法秘籍等等,都在賞賜之列。
其中,又以金錢封賞,最為常見。
制度中,對“立多大功,受多少賞”,都有明文規定。上至將軍,下至普通士卒,一律都在賞賜之列。
當然,獎勵的物件,僅限於表現優異者。
也就說,軍中的封賞,不會是大範圍的、氾濫的。只有作戰最勇猛者,斬敵最多者,建立奇功者,才有資格獲得賞賜。
唯有如此,才能激發軍中士氣,起到其應有的激勵作用。
其二,晉升軍銜。
根據《山海領軍銜體系制度》規定,領地軍銜劃分為將軍、校尉、尉、士、兵,一共是五階十八級。
將軍劃分為五品,一品最高,五品最低。每一品將軍,都有具體的封號,且是獨一無二的。校尉劃分為三品,即上品校尉、中品校尉以及下品校尉。
尉和士都是三級,即上尉、中尉以及下尉,上士、中士以及下士。最低一階的兵則是四級,即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以及列兵。
軍銜,是跟職務掛鉤的。
將軍軍銜,只授予師團長及以上將領。校尉軍銜,對應旅帥一級;尉軍銜,對應營正一級;士軍銜,對應隊正一級;兵軍銜,對應火長一級。
除此之外,列兵軍銜,則僅授予非軍官士卒。各部所有新兵轉正,士卒的階位達到五階悍卒,則自動獲得列兵軍銜。
五階以下計程車卒,統一以新兵稱呼,沒有軍銜。
僅此一項標準,就可看出山海城的精兵策略。按這個標準,意思很明顯,五階以下全是菜鳥,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
這要擱其他領地,五階悍卒已是算得上是精兵了。
每一名軍官,任職後都有基礎軍銜,以下品為準。比如,士卒晉升火長,自動獲得二等兵軍銜。立功之後,可依次晉升為一等兵、上等兵。
當然,上等兵就到頂。只有再次晉升為隊正,才能授於下士軍銜。以此類推,諸位師團長,上任之後,自動獲得五品將軍軍銜。
軍銜,標定的是軍中上下級關係。下級軍官,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軍官,這是軍中鐵律。如此一來,在戰爭中,就不會出現指揮混亂的問題。
以一個營為例。倘若營正陣亡,按慣例,根本無人頂上,隊正沒有指揮之權,整個隊伍立即變成一盤散沙。
有了軍銜,情況就會大大地不同。
營正一旦陣亡,按照軍規,就由營中軍銜最高者,自動接替,擔任臨時指揮官。接替者倘若也陣亡,則由倖存者中的軍銜最高者接替。如此迴圈往復,這支隊伍,就能一直戰鬥下去,直到徹底潰敗為止。
僅此一條,就勝過千軍萬馬,什麼領地特性也比不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