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第2/4 頁)
至聖孔子,帶著門下弟子,一路遊學至山海城。而就在前一天,法家的韓非子,也已經悄悄抵達山海城。
儒法兩家的“扛把子”,終於齊聚山海城。
任誰都知道,爭鳴大會,即將進入最激動人心的【爭鳴】環節。
這半個月,諸子按照爭鳴大會的安排,先是一頭扎進藏,閉關一週,埋頭苦讀,瞭解各家各派在各朝各代的發展以及取得的成就。
不得不說,確實受益匪淺。
尤其是儒家,經學在後世,可是有幾次大的發展。
緊接著,就是移步百家講壇。
各家各派,都能登上講壇,闡述己方的學說和主張。前提條件是,闡述的內容,必須要有新意,如果還是此前的主張,那就大可不必登臺。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衛鞅的一場宣講。
作為法家代表之一,又是深度影響戰國,甚至是秦朝一統的奠基人,衛鞅以南疆都護府內政署長的新的身份,登上百家講壇,闡述法家新主張。
山海城的經歷,對衛鞅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他此前的很多主張,都得到修正,或者說是因勢利導。
歷史上,衛鞅在秦國實施的是耕戰戰略:老百姓要麼種地,要麼當兵,再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一切的一切,都是為戰爭服務。
重農抑商,就是衛鞅制定的國策。嚴酷刑法,就是衛鞅的法鞭。
山海城的一切,都在衝擊著衛鞅固有的觀點。
山海城商業之發達,讓衛鞅目不暇接。有趣的是,山海城的農業,同樣蓬勃發展。農商並行,似乎並不相悖。
這位法家鉅子的思想,已然發生改變。
當然,其核心的法治思想,依然堅如磐石。改變的是手段,是策略,是具體的執行方式;不變的,是法治的根本。
毫無疑問,衛鞅的這一場宣講,贏得滿堂彩。旁聽的孟子、荀子等儒家之士,悄悄離開之時,個個神情凝重。
次日,孟子就登上講壇。
有趣的是,孟子闡述的,竟然是原住民和異人之間的倫理關係,繼而引申到異人領主的合法性等問題上。
不得不說,蓋亞真是創造了一群“怪物”。
此處,絕對是褒義詞。
想想吧,孟子等人在歷史上就是智者的代表,現在又給他們五千年的基本記憶,而且身處遊戲世界這個瑰麗的大漩渦。
如此一來,還能不強上加強?!
儒法兩家的第一次交鋒,以平局收場。(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一章 張儀出仕
韓非子和老子,一前一後,來到山海城,際遇卻是不同。
且說早來一天的韓非子。
韓非子來到山海城,拜謁太公之後,就被衛鞅、申不害以及慎到三人,拉到衛鞅府邸,促膝長談。
這段時間,申不害和慎到,並未住進聚賢樓,就住在衛鞅府邸。
法家的四位鉅子,終於齊聚。
如果有外人在場,一定會驚訝不已。因為四人暢談的,不是如何在爭鳴大會上爭贏儒家,而是互相交流法家之道。
顯然,在他們眼中,法家之法,要遠重於這一場辯論。
韓非子,法家集大成者,跟三派人物相遇,迸發出無限的火花。
畢竟,此前韓非子整理、融合三派學說,只能依據文字記載,難免有記錄錯誤,或者理解有誤之處,哪裡有面對面交流,來得真實。
四人一見,當真是相見恨晚。
暢談下來,已是忘我。
直到肚子餓得咕咕叫,才相視而笑。
“快哉,快哉!”
衛鞅大笑,吩咐丫鬟,將準備的飯菜,直接端到書房。
四人一邊用膳,一邊還不忘互相交流。
按古人的規矩,是“食不言,寢不語”。四人興致所在,早就將這一套規矩拋諸腦後。等到飲了一些三花酒,就更加的放浪形骸,好不快哉。
匆匆用完午膳,四人又聊到一起。
這一聊,就是一整天,渾然忘卻時間的流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法家四位鉅子,雖然主張不盡相同,卻是實實在在的知己。
夜裡,韓非子自然就住在衛鞅府邸。
**********
也是巧合,次日孔子就帶著弟子,來到山海城。
孔子剛一進城,就直接前往西南大學堂,拜見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