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第1/4 頁)
何解?
中國古代官場,官吏,官吏,官和吏,實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階層,兩者根本就不能互通,官員再怎麼被貶,都不會被貶為吏;吏再怎麼升遷,都無法做官。官和吏,共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官僚生態。
官是主子,是上等人,吏是僕人,是下等人,是為官服務的,比如那些班頭、文書先生、賬簿先生、師爺等等。
正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官三年一任,而吏則不然,甚至可以世襲。官是外來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沒坐熱即去,而吏則紮根在此,老子做完兒子做。
這種不同的歸宿,其好處在於,官員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形成他的權力網路。而吏則因為是當地的,熟悉該地風俗人情,因而也有利於政策的貫徹執行。
可在執行層面,又會出問題,比如:胥吏挾制官員造成政務癱瘓等等。
官和吏之間的複雜關係,說上三天三夜,怕是也無法說清楚。
而歐陽朔準備推行的基礎公共教育,則是在試圖模糊官吏彼此之間的界限,可謂觸碰到了官場的禁忌。
增設的各科,包括算科、律法科,等若就是在培養技術層面的吏。
古代的吏,跟官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拔渠道。現在,歐陽朔卻將官吏置於同一個學堂框架之下,此舉可謂石破天驚。
此後會引發怎樣的變故,說實話,歐陽朔也無法做出清晰的判斷。
好在這只是遊戲世界,如果是在真實的古代,歐陽朔膽敢提出這樣的變革,怕是分分鐘就要被士紳官僚階層踢下君主的寶座。
在遊戲中,歐陽朔推行的基礎教育,至少對推動領地政務的專業化,是非常有益的,相當於現實世界的公務員制度。
如此一來,歐陽朔也不用擔心,地方上的胥吏能夠挾制官員,影響官府政務的推行。因為未來的吏,既不需要本地人擔任,更不能世襲。
等到那時,歐陽朔推行的各項變革,才不會在執行層面輕易地變形。不能說沒有阻力,至少遇到的困難,會比歷史上的變革小很多。
正因如此,歐陽朔才下定決心,要堅定地推進此項變革。如果僅僅是為了開啟民智,他大可不必如此的大張旗鼓。
推行基礎教育,就是為歐陽朔未來的無數變革,打下基礎。
教育的三大棘手問題,必須要一個強力的部門來推進。現在的文教司,倒是勉強能夠承擔此重任。問題的關鍵是,歐陽朔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除了教育,科技、文化以及衛生,都需要變革。
墨家的入駐,現實專家的聚集,山海城在高階科研領域,算是獨領風騷。即便如此,歐陽朔也還不滿足。
他的目標,是推進郡一級的科技水平。
文化領域,暫時倒是無變革之必要。【百家聖地】的封號,已是讓山海城在文化領域獨佔鰲頭。需要的是,只是一個適當的引導和管控。
衛生領域,才是歐陽朔繼教育領域之後,第二個攻堅點。建立完善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就是歐陽朔定下的目標。
在古代,無論是郎中還是大夫,都是私人性質的。真正屬於官家的,只有為天家服務的御醫。
因此,古代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比之現代社會,還猶有過之。
君不見,多少平民百姓,因為沒錢治病,或是賣兒賣女,或是傾家蕩產,或是乾脆等死。其際遇之悽慘,莫能概之。
基本上,生一場大病,就能讓一個家庭跌入深淵。
歐陽朔要建設公共醫療體系,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他準備將官醫署這個民間機構,轉為半官方性質的機構。
跟推行基礎教育缺少教員不同,領地並不缺大夫。官醫署的發展,還是非常迅猛的,裡面的大夫數以百計。各地,也都有郎中或者大夫的存在。
只要將這些遊散的大夫,全部聘入地方官醫署,大夫的問題就能解決。
醫療變革的難題,不在於大夫,而在於資金。
要實現歐陽朔設想的全民醫療,官醫署的運作經費、大夫的俸祿等費用,就必須由領地財政來承擔。
甚至是說,在藥材的價格上,也要優惠,不能謀求利潤。
如此一來,公共醫療支出對領地財政的負擔,可是一個天文數字。也就是說,在就醫這一塊,不可能想求學一般,完全施行免費。
否則的話,領地財政再健康,也是扛不住的。
可以預見,教育和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