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部分(第1/4 頁)
之爭。”
“【白銀之手】真正的對立面,是數以億計的普通異人。君上只要團結住大量的普通異人,將他們的利益跟山海城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等到那時學院派就是想棄子,都是不能。”
歐陽朔眼前一亮,道:“就像四海錢莊那樣?”
姜尚點頭,說道:“不錯,四海錢莊就暗合此理。只是這還遠遠不夠,君上既然想做成一番大業,就該拿出帝王該有的胸襟氣度來,學著去接納、掌控異人,而不是將他們拒之門外。”
“孤明白了。”歐陽朔眼神堅定。
姜尚頷首,臉帶微笑。
“對了。”歐陽朔突然想起一事,問道:“對國號一事,太公可有見解?”
經過幾天的討論,主流意見就是從“夏商周”三個上古國號中繼承一個。理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國號,太強的國號如秦、晉都已有所屬,剩下的國號底蘊就有些不足,配不上荒野第一個立國的定位。
只有三個上古國號可承其重,到底選哪一個,目前還有分歧。
夏朝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也是“國家”概念的起始點。夏,意為“中國之人”。華夏之說,便是源於夏王朝。
“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遂成為國名。當然到了現在,居住的房子已經演變成“廈”字,跟“夏”一字有別。
據傳,夏朝的開創者夏族,是顓頊部落的一支後裔,是黃帝后裔顓頊高陽氏與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個部落。
因為夏朝是起始,有開創之意,符合山海城在荒野第一個立國的定位,所以領地支援繼承該國號者最多。
商朝則是第一個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山海城的天壇之中還擺放著一尊商鼎,算是有一絲淵源。
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故而國號就選定為“商”。
契是帝嚳之子,黃帝的曾孫,五帝之一,故而商族也是黃帝后裔。只是商朝位於三個上古王朝中間,不上不下,因而支持者甚少。
周朝則是最後一個世襲制奴隸王朝,又是百家學說起源之地,跟山海城的淵源就更深,因而也有不少人支援此國號。
山海城倘若繼承此國號,立馬就會有一批人才歸附。
黃帝居姬水,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
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
“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只是周王朝實際上是西周跟東周,百家學說誕生時的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僅憑此一點,又不足以一錘定音。
三個上古王朝都是炎黃後裔,都能代表正統。
就算是歐陽朔,目前也在“夏”跟“周”之間徘徊不定。
姜尚神情突然有些複雜,良久方才說道:“老朽曾助周滅商,深陷其中,為了避嫌,還是不參與的好。如何選擇,還需君上一人決斷。”
歐陽朔點頭,似乎有點明白姜尚的意思。歐陽朔突然想到,牧野之戰時,周武王可是間接死在他手上呢。
這麼一想,歐陽朔就有點毛骨悚然。
歐陽朔甩開腦中思緒,問了最後一個問題,說道:“太公到內閣任職,學堂這邊可有推薦人選?”
西南大學堂也是領地根基之一,更是百家匯聚之地,姜尚走了,歐陽朔也不能隨便找一人代替,否則會出亂子的。
姜尚卻是早已屬意人選,說道:“孔丘可以。”
歐陽朔大為驚訝,道:“孔老夫子願意出山?”如果是孔子接替姜尚,出任西南大學堂校長一職,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只是孔子醉心於對儒家學說的重塑,怕是沒那麼好請。
“君上放心,老朽會親自去請的。”
歐陽朔就是一笑,“那就再好不過了。”
有姜尚這位孔子的半個老師出面,當無大問題。
如此也算是了了歐陽朔的一樁心事。
見天色已晚,歐陽朔起身告辭,說道:“明日,孤在都護府恭候太公大駕。”卻是要跟姜尚、蕭何等人商議,未來王朝的架構問題。
姜尚點了點頭,起身送客。
第八百一十二章 五百萬招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