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部分(第3/4 頁)
合,而且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整合。
前文提過,遠洋貿易也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不小。除了罕見地遭遇戰爭,還有風暴、海嘯、海難、海盜等等不可預知的危險。
大夏王朝海軍再如何強大,也無法肅清整條航道,確保任何一艘來往航路船隻的安全。即便是現實中的聯邦海軍,都無法保證這一點,更不用說航海技術跟通訊技術非常落後的古代了。
對三大皇商而言,他們家大業大,損失一兩次承受的起,自然沒什麼好擔心的;但是對中小型商會而言,一次海難可能就會讓他們破產。
如此,大大地制約了中小型商會開展遠洋貿易的熱情。
眼下中小型商會的常規做法是,搭三大皇商或者其他超級商會的便船,交付一定的佣金,讓大商會幫助運輸貨物。
或者數十支船隊一起出行,共同抵禦海上風險。
因為運作的不規範,還是大大壓榨了中小型商會的利潤空間。而且為了集結一支聯合船隊,往往也耽擱一段時間,這也是成本。
作為統治者,歐陽朔要做的就是對此進行重塑,來一次徹底洗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就會傷害到三大皇商的利益。
據悉,僅僅是收取中小型行會的佣金,就讓三大皇商大賺特賺。
眼下歐陽朔卻是要砸了這個飯碗,他準備整合三大皇商的船隊,再加上商業署自有船隊,組建一個超級航運集團。
也就是前文提的【華夏航運集團】。
集團業務主要有三,即碼頭、航運以及船舶製造與維修。
其一,碼頭。
王朝境內僅商業港口就達十五個,建立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商業碼頭,專門用於中轉貨物,是遠洋貿易中的重要一環。
這些碼頭根據規模,分別由商業署或者地方衙門管轄。
此番整合,將所有碼頭的使用權跟管理權整體打包,悉數併入【華夏航運集團】,由集團統一託管、運營。
至於商業署跟地方衙門,則只保留監管權與所有權。
僅此一條,就足以讓【華夏航運集團】在遠洋貿易中佔據壟斷地位。
其二,航運。
對船隊的整合,不是簡單地歸攏到一起,而是一次系統性的升級改造。整合之後,整個船隊將根據航路進行細分,每支船隊來往於固定航線。
就連航行時間,都要儘可能地固定下來。
為此,歐陽朔讓海軍司令部配合,為船隊配備專業的領航員跟船長,同時組建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海上護航隊,配備火銃跟火炮。
如此就能大大增強船隊的安全,降低航行風險。
整合之後的船隊,將面向所有商會提供遠洋運輸服務,運輸價格公開透明,以此啟用中小型商會參與遠洋貿易的熱情。
其三,船舶製造與維修。
很早之前,商船跟戰艦的製造就已經分離。此番整合,歐陽朔準備將船舶司下設商業造船廠跟相關維修廠悉數剝離,整合進【華夏航運集團】。
如此一來,集團就有了自主製造商船的能力。歐陽朔甚至準備自船舶司抽調一批造船師,加強【華夏航運集團】商船研發能力。
此番剝離,既是給船舶司瘦身,也是想透過集團商業化的運作,實現商船製造與維修業務利潤再上一個新臺階。
有此三點,足以讓剛剛設立的【華夏航運集團】,一舉成為一家規模突破五百萬的巨型航運集團,是一艘真正的商業航母。
整合完成之後,該集團將在王城遠洋貿易上扮演重要角色。
甚至於說,就連王朝跟西楚、頑石城的煤炭運輸業務,歐陽朔都準備悉數劃入【華夏航運集團】,由集團統一運作。
第九百零四章 集團化戰略(2/18)
設立【華夏航運集團】的好處顯而易見,但也不是沒有阻力,三大皇商利益短期受損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這只是疥癬之疾,等到航運集團設立,就算三大皇商想繼續開展託運業務,怕是也無法跟集團競爭。
雙方無論是在資源、品牌還是實力上,都毫無可比性。
最大的困難還是人才。
時至今日,隨著王朝教育體系跟人才選拔制度日趨完善,王朝基層官吏並不如何短缺,缺的是現代企業管理人才。
想要將諾大的【華夏航運集團】運作起來,需要成千上萬名專業人才,僅靠npc,是無法支撐起這樣一家巨型航運集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