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體現在如下幾點:
我學會了使用電腦:能熟練地開機關機,特別擅長網上聊天和玩網路遊戲。
我學會了多門外語:明白吃飯該用“米西米西”(日語)、罵人應該用“pig”(英語)、學哥學妹們道別該說“打死你大娘”(俄語)。
我精通化學:知道濃硫酸具有極強的腐蝕性,絕對不能用手摸,必要時還可以用來對付情敵。
我學會了寫文章:給女孩子們寫的情書足足塞有一抽屜。
我學會了關心體貼人:尤其關心漂亮美眉,幾年時間先後照顧過眾多MM。
我學會了健身運動:主要是打麻將、鬥地主、打檯球。
我練就了一手好書法:雲遊過的名勝古蹟都有我的題字和大名。
我熱衷於音樂和藝術:特別喜歡那些誰也聽不懂的流行歌曲,當然還有香港肥皂劇。
我學會了烹調:泡泡麵的技術在全寢室堪稱第一。
我學會了自力更生養活自己:經常在火車站外倒賣車票。
我學會了勤儉節約:半個月洗一次澡,一個月洗一次衣服,多次被評為全校的“節約之星”。
我學會了團結同學:有煙大家抽,有酒大家喝。考試時,人人都爭著給我遞條子。
我學會了尊老愛幼:遇到教授喊帥哥,看到學妹叫“搭令”。
我學會了處理人際關係:同別人發生爭執,拳腳利索、口齒伶俐,交量過的對手都挺服我。
看了這樣的《成材歌》,心裡很不是滋味,幾年的大學生活,難道就這樣使一個大學生變成了精神上的廢人?我們真不希望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可小鐘告訴我們,雖然這不是普遍現象,但不少學生看了這篇文章後,會會心地一笑說:“彼此,彼此!”
這樣的同感讓人憂慮。在我們隨後的採訪中,又接觸到不少這樣讓人憂慮的事實。
一天晚上,武漢市某學院計算機系的張履群和幾個同學一道早早到教室自習,準備考研。他們搶先佔據了教室內比較安靜的一個角落,開啟了書本。不料隨著教室裡同學逐漸增多,幾對“鴛鴦”也摻和了進來,他們不但卿卿我我、竊竊私語,有的還相互餵飯喂糖果,一時間教室裡蠅蠅嗡嗡、嘻嘻哈哈,簡直成了“情人島”,而且不時還有人吹口哨湊熱鬧。想學習的同學再也無法安下心來,只好捲起課本和資料走開。可到哪兒去呢?往往很難找到一個能讓人靜下心來學習的地方。張履群在向我們介紹這些情況時顯出一臉的無奈。
校園流行頹廢病(2)
在我們走訪的絕大多數大學中,學生上課聽講是專注的,學習也是認真的,但也的確有部分學校如張履群所反映的那樣,課堂紀律渙散,教師上課或自習,一些同學卻在聊天、聽隨身聽、打手機,有的甚至呼呼大睡,有的則卿卿我我談情說愛,旁若無人。這樣的課堂紀律和學風,怎能不令人憂慮?
2004年5月19日晚,南京某高校同一寢室的兩位女大學生魏燕與曉琳,因一點小事爭執,竟引來校內七八名男大學生為討好紅顏而大打出手,造成三人受傷。事情的起因僅僅是當天晚上,魏燕不小心把曉琳擺在案頭的一本書碰掉在地,魏燕當時正忙別的,沒及時把書撿起來,曉琳便十分生氣,自己撿起了書,隨口罵了句:“瞎眼狗!”魏燕一聽,當即質問曉琳罵誰,曉琳說:“誰招惹我我就罵誰!”兩人就此發生爭執,接著便撕扯起來,雙方互不相讓。後經同學勸解,拉開了她們。本來為這件小事,同學們勸勸也就算了。誰知魏燕氣不順,掏出手機撥通自己的男友,要他找人來為自己出氣。曉琳見狀,也急忙打電話約來平時要好的幾個男生為自己撐腰。不一會兒,雙方約來的男生在魏燕、曉琳住的女生宿舍樓下相會了,沒說上幾句話,便廝打起來,一時間拳腳齊上,打成一片,等到校保安趕來制止,已造成了三個男生負傷。此事在校園傳出,影響很壞,一些同學認為同學間鬧點小矛盾,是常有的事,像這樣發展到鬥毆,素質實在低下。
在重慶沙坪壩區某高校,一度流行著一些同學花錢找人上課代點到現象,有的同學甚至公開在校園張貼啟事或在校園網站上發帖子,標出代點到的費用,以便自己逃課。當記者採訪有關同學瞭解此事,有同學回答逃課現象較普遍,逃課的學生有的出去打工,有的選修別的課程,有的同學卻是逃課打撲克、玩電腦遊戲或睡懶覺。當記者問:不覺得這樣不好嗎?這位學生搖搖頭,大夥兒習慣了,沒覺得什麼不好。
我們為這種漠然態度感到驚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