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3 頁)
行至,還是燕山道人,說道:將軍快上船。
馬植笑道:高士帆快船小,能裝下我這十幾萬將士嗎?賤內大宋公主,再不堪金人凌辱,我和她又是新婚燕爾,不忍見她同我一起死國,況且她已有月餘身孕,留得我一點骨肉,為我還得清白。
說罷便將趙瑗瑗推上船去,將血書託付給燕山道人,又回身帶兵死戰。燕山道人知道再說無用,身後樓船又見白帆靠岸,料定是接應之人,馬上飛奔過來。頓時西風大作,那白帆順風而下,趙瑗瑗在船上哭喊馬植,馬植頭也不回,奮力死戰。風大帆快,金人見追趕不上,又怕漢軍過河,也不追趕,只是在河上堵截。
趙邦傑和柺子馬戰了三日,人困馬乏,身邊親兵只剩數人,無以為戰。身後盡是傷兵,不能上馬。金人派當地漢人、漢將領金將過來說降,趙邦傑大怒道:兩國廝殺,纏鬥而已,用這些兒女之語恐嚇算什麼?說罷將那金將退出營帳殺了。又見投降的漢將也來說降,便說道:你食宋祿,卻行這偷雞摸狗的勾搭,把你殺了,將來告訴你子孫你是死在沙場上的,倒也不辱沒了祖宗。說罷又將他殺了。那當地漢民見此早已經小便失禁,黃湯遍地。趙邦傑說道:你是脅迫而來,無罪,你回去吧,只告訴鄉里,這十幾萬將士精忠報國,教他們不要做那亡國奴。那漢民諾諾而去,自不必表。
又殺了兩日,軍中斷糧已三日,軍士死傷大半。趙邦傑頂立後軍,柺子馬不敢近身,只得遠處射箭,趙邦傑帶頭衝殺,身中幾十箭而死。信王對馬植說道:我若被活擒,於國無益。我若死了,於國也沒什麼好處。不如讓我不知所終,將來河北義士起兵,以為藉口,讓我當成公子扶蘇、項燕,我便死得其所了。我死之後,切不可哭泣,不可對士兵說我下落。而馬將軍和金國皇帝交好多年,被俘之後一定見用。將軍千萬不可死國。我向來知道將軍重名分聲望,可這次將軍一定依我之言,身在曹營心在漢。這積弱大宋,若有將軍在北國呼應,才不至於亡國。切記,切記!
說罷趁著深夜跳河自盡,馬植不敢哭出聲來,默默掉淚。回頭看看一地的傷兵屍骨,無人掩埋。戰場上臭味熏天,遠處望去,金兵卻在營地休整,大塊吃肉,準備再戰。手下這十幾萬將士灰飛煙滅,只剩下萬餘。於是馬植大步走入金營,見了兀朮,便要乞降。
兀朮見馬植前來,笑道:馬將軍別來無恙。
馬植不語。
兀朮問道:信王趙榛何在?
馬植答道:亂軍中失散,不知逃往何處。
兀朮轉而怒道:前幾日我要你等投降,為何不降?
馬植道:為了報國。
兀朮又問道:今日為什麼降?
馬植答道:國恩已報。只求狼主掩埋我將士屍骨,不枉他們跟我一回。
兀朮低頭不語,半晌說道:人死定要掩埋,既是忠勇之士,你不說我也是要埋的。馬將軍只說這國恩,你可知你這決定惡毒的計策是誰洩的秘?
馬植苦笑道:除了我家皇帝,還能有誰?
兀朮笑道:你家皇帝被我追到福建,派人送來書信求和,我未答應。我過江追擊,卻又被宋將韓世忠阻截了四十餘日,後來又被岳飛伏擊,險些喪命。我剛退過江來,他便派人送信過來,說以淮河為界,兩家和好,順便又把你給出賣了,換取好處,不信你看。
說罷從內兜中抽出密信,交給馬植。馬植翻開書信,上寫道:
恭維元帥閣下,以宗族為重。恢宏遠之圖,念孤危之國,回師偃甲,賜以餘年。竭澤而漁非善漁也,臣願為將軍守澤!臣之屬弟趙榛,河北起兵,常有不臣之心,威脅汴梁。約臣七月初十北上接應。臣不敢與大元帥爭鋒,願大元帥助臣攘除奸兇。
臣願效犬馬,盡江南之力結上國歡心。惟元帥哀而存之!
馬植看罷,欲哭無淚。兀朮笑道:與其為那皇帝賣命,不如歸降,棄暗投明,我家皇帝念你往日教化之功、結盟之意,定能封你個公爵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馬植心中只記得信王臨死前的囑託,也不推辭,拜謝而已。言罷回營,告訴屬下投降之事。哪料萬餘傷兵聽得投降之言,憤恨痛哭,紛紛喊道:寧死不當亡國奴!於是萬餘人紛紛走到黃河岸邊,大聲喊道:
我等原以為馬將軍忠毅之人,哪想到要緊處也是貪生怕死之輩。既然以死報國誓言已出,死便死了,有什麼可怕。
說罷紛紛跳河而死,萬餘傷兵,竟無一人投降。
後人李清照有詩,本是紀念此戰,卻因《宋史》糊塗,被後人誤讀。詩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