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的是一種簡單生活。不是以不消費或減少消費為節儉標誌,而是在正確的理財理念下用盡量少的錢獲取儘量多的享受,滿足儘量多的需求。
要理好財必須從做好節約一點一滴開始。點點滴滴節約的事情雖小,但意義很大,一是培養了節儉理財的良好習慣,二來也是積水成淵,集腋成裘。所以,我們不應因為一些應該節儉的點滴小事而不為。理財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節儉做起,必須用心去做。
22?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
“量入為出”的意思是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的限度。 “量入為出”,是我國古代哲人對當家理財的精髓總結,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量入為出”從來就是人們理性消費的基本原則,違背了,就會造成理不清的消費債務鏈,就會削弱人們未來的消費能力。正如米考伯先生(英國作家狄更斯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一個人物)所說:“一個人,如果每年收入20英鎊,卻花掉20英鎊6便士,那將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英鎊,卻只花掉19英鎊6便士,那是一件最令人高興的事。”
BOOK。▲虹橋▲書吧▲
第8節:第二章理財應開源與節流並重(3)
有人或許會說,“這個道理我們知道。這叫做節約,就像吃蛋糕,蛋糕吃完了就沒有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體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這個道理的情況下破產的。
2007年12月17日“BBC中國網”有這樣一則新聞:20世紀80年代英國著名的電視新聞記者、主播艾德·米切爾由於負債累累,淪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艾德·米切爾走紅的時候,主持過獨立電視公司ITN晚上10點的新聞聯播,還曾採訪過英國及世界級別的政界要人,其中包括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梅傑。
他擁有讓人眼紅的10萬英鎊的年薪,價值50萬英鎊的房子,每年兩次的海外度假,妻子、兒女、……現代生活的享受應有盡有。
但是,2001年艾德·米切爾被迫“下崗”。遭解僱後,噩夢開始了。失業前累積的幾萬英鎊的信用債務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為了還清舊債不得不申請新的信用卡,幾年內,欠下了25張信用卡及將近25萬英鎊的債務。
兩年前,妻子與他離婚。艾德·米切爾不得不變賣了房子還債。最終,淪落到在海濱城市布萊頓街頭露宿。
艾德·米切爾的故事曝光後儼然引起一場“小地震”。他先後接受了許多大報、新聞節目的採訪,希望以自己的經歷給人一個警告:不要輕易借錢消費,要量入為出地消費,不然同樣的遭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誰都有可能下崗,誰都有可能走背運。艾德·米切爾的故事給人們最大的一個警告是:人生的每個階段,不論陰天晴天,都要量入為出,好年景時也要理性消費。
我們可以將收入比作是河流,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是流出去的水,一定要養成量入為出的良好習慣。因為最終決定財富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不論你多有錢,如果你無度的去消費,你都會變成窮光蛋的。
23?吝嗇與慷慨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他非常敬佩當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汽車大王”福特,很想從福特那裡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個週末,邁克正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與幾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眼前一亮,只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正從一個房間裡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他手裡拿著一張選單徑直走向那位服務生,微笑道:“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年輕的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那選單上的一串數字,很自信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
“請彆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那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檯前。
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年輕的服務生沒有再核算,而是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很堅決地糾正道。
“那就算您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福特的斤斤計較搞得有些難為情了,忙給自己找了一個擺脫尷尬的藉口。
“不,小費我已經付給您了,這50美分是您應該給我的零頭。”福特固執地堅持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