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作為後人,即使古代的文字資料再詳實,我們也不能正確判斷古人真實的想法,所作出的判斷都只是對古人片面的解讀,我不知道在你們眼中,他的“I”選項會是什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相比司馬孚的忠臣行為,有一個做的似乎比他更忠貞。
當曹芳被廢,遷到了金墉城時,太宰中郎範粲則穿著孝服為他送行,哀傷之情使身邊的人都被感動了。從那以後,範粲就稱病不出門,裝瘋不說話,睡在自己的乘車上,腳不踩地,來表白自己不是晉國的子民。
子孫當中如果有婚姻的大事,家人總是悄悄與他商議,他如果表示同意,臉色就沒有變化,如果不同意,睡臥就不安穩。他的兒子們也一起拋棄了學業,斷絕人世間一切事情,在家裡侍奉他的疾病,從來不走出他們居住的地區。
當司馬炎即位後,下詔給範粲二千石俸祿讓他養病,又賜給他一百匹縑帛。範粲的兒子們以父親病重的緣故,推辭不敢接受。
不要認為他是在作秀,範粲總共三十六年沒說話,在他八十四歲的時候,死在他睡臥的車子上,終身沒有下地。
當自己不能夠改變結局時,這也許是最強的無聲抗議吧。
也許司馬孚和範粲都是曹魏的忠臣,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司馬炎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位,他會做些什麼呢,來報答那些幫助自己圓夢的人呢?
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節分解。
第四章 得道的皇帝
司馬炎廢魏主——襲用老譜。
司馬炎很高興,基本上沒費吹灰之力,就坐上了龍椅,自己圓了幾代人的皇帝夢,為了顯示自己當家做主人了,把國號該為大晉,自此,中國歷史上有多了一個王朝。
把原來的鹹熙年號改為泰始,寓意著新王朝否極泰來,一切從新開始。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自己夢想成真,當然也沒有忘了也做皇帝夢的爺爺、父輩們,於是就封爺爺司馬懿為宣帝,伯父司馬師為景帝,父親司馬昭為文帝,讓他們在九泉之下也圓皇帝夢。
自己當皇帝了,自然不會忘了自家的兄弟爺們,於是開始大封司馬家族為王,從爺爺輩到兄弟輩,一共封了27個王。
一個叔祖父司馬孚,食邑40000戶,拜為太宰(為了避諱司馬師,把太師改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為帝國名義上的總司令。
6個親叔叔,食邑10000戶不等,持節,都督各地諸軍事。
3個親兄弟,食邑5000戶不等,持節,都督各地諸軍事。
17個同族的叔伯和兄弟,食邑3000戶不等。
司馬炎一口氣封這麼多的王爺,不單單是為了讓自家的兄弟過把王爺的癮,是為了防止重蹈曹魏的覆轍。
想當年,曹丕為了確保自己的嫡傳子孫世代當皇帝,對其他的曹氏宗親進行了刻意的打壓,王爺們都變成了高階囚犯。皇室宗親雖封王卻無統兵權,只帶有一百多個老弱殘兵,而且活動區域不得超出三十里,無詔不得進京,宗王之間不得互相往來。曹丕又害怕宗王久居一地,勾結地方,對抗中央,便頻頻改換宗王的封地,有時候走在半路上,新的封地詔書又下來了。
曹氏宗親實力的極度衰弱,結果當司馬家篡權的時候,沒有一個曹姓王爺能夠起兵維護自家的江山,眼睜睜看著大好河山拱手讓人。
所以,司馬炎大封司馬氏為王,一是為了保衛司馬家的天下,拱衛皇權;二是對抗強大計程車族階級(對士族階級不瞭解的同志,可以看一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三是感謝司馬家族做出的貢獻。因為,司馬炎明白今天的皇位,早在祖父司馬懿和父輩司馬昭、司馬師兩代人的手中即已完成,司馬懿的許多子弟為此事都付出了許多辛勞,這個人情債不能夠不還。
歷史很喜歡開玩笑,封王的目的本來是是為了對抗那些士族中的野心家,防止他們黏貼自己的登機之路。後來的“八王之亂”卻證明,野心家都是自家的兄弟,保衛皇帝政權的確是那些被防範計程車族。
其實,對於司馬炎這樣的野心家來講,謀朝篡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每個野心家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當自己成為王爺、相國的時候,朝廷給自己再多的賞賜和榮譽稱號,那些也只是量的變化,如果沒有質的改變,就很難滿足自己的野心。
權力鬥爭是此消彼長的的過程,他不能夠保證司馬家能夠長期強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