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無論有多少人相信這句俗語,至少,對於兵部尚書柳大人來說,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在崔尚宮口稱那名宮女誣賴她的時候,兵部的工作速度陡然間快了起來,一時竟和寧大將軍統領的鎮北軍配合地無比默契。柳大人更是自承失責,無形中,拒絕了宰相大人的維護。
隨著北境戰火的延續,朝堂之上也風起雲湧,總是左右逢源的宰相大人隱然被孤立起來。朝中的形勢漸漸演變成皇帝和寧大將軍、太后和以德妃父親為首的中低層官員、宰相系官員,以及兵部尚書。相較之以前,不屬於任何陣營的寧大將軍,以太后為首的勢力、以宰相為首的派系,以及實際沒有擁有任何力量的皇帝,如今的情況對於皇帝來說,算得上是好上了許多。
太后的力量被削弱了,且似乎沒有繼續壯大的空間;無法完全掌控的宰相一黨被分裂了;此外,皇帝爭取到了朝中最大的一股力量,寧大將軍。
朝中的勢力經過了如此演變,宮中的陣營又會如何變化?三妃仍舊依仗太后不說,皇后一國之母的統治地位似乎受到了一點動搖。原先因為晨時定省,大多數宮嬪都會按時出現在昭陽殿上,如今,卻總是有宮嬪藉口不去不說,遲到更是家常便飯。
反觀寧夙的華翎殿,門庭若市。那些一貫在宮中游移不定的宮嬪們紛紛上門巴結去了。於是,我的永壽宮成了寧夙的避難所。
因為我處於禁足期間,所以,儘管這些宮嬪有心,卻也不敢貿然到我的永壽宮中來。
第189章、烽火
這段時間,宮中除了因為戰事而變得炙手可熱的貴妃娘娘之外,懷著龍嗣的德妃娘娘的風頭也如日中天,因為她是有孕的宮嬪中地位最高的一人。
在她之下,撇開被禁足的我不談,就是延禧宮的官妃了。官妃沒有什麼了不得的背景後臺,懷著龍嗣似乎反而令她的處境艱難。
我聽寧夙說過,官妃也曾經派人去拜訪過她,然而,寧夙本就不是那樣的人,何況,她自覺有我和陸修儀兩個懷孕的人要她看顧,就已經很吃力了,她不想招惹得更多,所以,婉轉地打發了官妃派去的人。但是,沒有過去幾天,就聽說官妃和德妃搭上了線。
說實話,這樣的結果是我始料未及的,假如我事先能夠知道,我一定會勸說寧夙將官妃拉過來。只是現在,她跑到德妃的陣營去了,雖說比她選擇皇后要好,但是長遠來看,我不知該不該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也許有一天,我會想:當初不該將官妃加入之前翻閱彤史而列出的名單上。但是既然事情已經如此,以後的事情還是以後再說吧。
只是,從這件事情上我發覺,我和寧夙的同盟還不夠緊密。於是,在她避難似的躲到我宮中來的時候,我總會有意無意地和她聊些別樣的話題,藉以表達我心中的一些看法。不過,在我和寧夙相處的時候。還是會有些不識趣或者說是過於自信地人從華翎殿追到長樂殿來。這天,來的是九嬪之首,鹹福宮的曾昭儀。
從一品的妃子們基本都明確了陣營,剩下的安妃因為剛被皇帝斥責過,加上她一向軟弱的性子,自然不會有人將她放在眼中。而鹹福宮的狄妃一直叫人看不清楚,所以,居住在她宮裡的曾昭儀跑到我這裡來找寧夙地舉動就頗值得人玩味了。
然而。她一開口,就叫我和寧夙大吃了一驚。
也不知道她從哪兒收到的風聲,說是皇上有意廢除安晴的妃位,作為九嬪之首的她,看到自己的上頭可能騰出的空位,難免蠢蠢欲動起來。她找寧夙,是希望寧夙幫她在皇帝面前美言的,畢竟九嬪和妃子,只差了半級而已。何況她又是九嬪之首。
我抱著看好戲的想法,挺著肚子坐在椅子上不說話,就見曾昭儀當著我的面,命跟隨地宮女取出一樣又一樣的禮物來。她的宮女一面取。她一面獻寶似的向寧夙介紹。
我心道:依寧夙地見識,會看不出一個無甚家底的昭儀蒐羅來的東西是些什麼?
果然,寧夙只是容色淡淡地看著,偶爾嗯一聲,卻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完整的話。客氣而疏離。直到曾昭儀獻完禮物。說出自己的來意。寧夙地臉色頓時就變了。只見她一本正經地對著曾昭儀,口氣甚至有些嚴厲:“皇上什麼時候說要廢了安妃?曾昭儀何處聽來地謠言?”
驟然聽到寧夙地話,曾昭儀的神情很是錯愕。她似乎是沒有料到寧夙壓根不談是否要幫助她,而是直接駁斥了她來求見的根基。
地確!假如皇上說都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她的頭上又何來空位容她晉封?
曾昭儀原先流利的話語立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