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頁)
第二更 求訂閱,求推薦收藏
現在甘寧地區處於一片混亂,馬姓雖然是甘寧地區第一大姓,但是馬家軍卻是有好幾支,當然,最強大的還是馬安良的西軍,總兵力有近三萬人。而後世統治甘寧地區長達四十年的青馬和寧馬才剛剛從西軍體系中獨立出來,在這個時候雖然也是一方豪強,但是和巔峰時期壓根就沒法比。
馬家軍源於清末爆發的河湟回民起義。1863年受陝西、寧夏回民起義影響,甘肅河州莫尼溝大阿訇馬佔鰲起兵反清,青馬先人馬海宴此時投身軍中,為馬佔鰲得力戰將。1872年,馬佔鰲等太子寺一戰“黑虎掏心”大敗湘軍,之後力排眾議,在馬海宴、馬千齡的支援下,挾勝而求撫,率眾歸降朝廷。隨後起義軍被朝廷收編,重要頭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諸馬崛起的基礎。
在民國以前,河州諸馬軍事力量為 “西軍”時期,仍延續馬佔鰲降清時的格局,即以馬佔鰲子系(子馬安良)為首,轄制馬海宴子系(子馬麒,馬麟)和馬千齡子系(子馬福祿,馬福祥)。馬佔鰲降清時,馬千齡無軍職,後為朝廷鎮壓回民起義才自組民團成軍。諸馬先隸屬於董福祥的甘軍系統,後獨立一系,為清廷東征西討,特別是抗擊八國聯軍時,諸馬為當時清軍最英勇之部隊。
辛亥**後,馬佔鰲子系在政爭中淡出歷史,馬海宴子系和馬千齡子系分據青海(青馬)和寧夏(寧馬),憑藉手中的兵力和地頭蛇的身份,接受了北洋政府的收編。逐漸養大成為割據一方的封建軍閥。
當然,現在的青馬和寧馬剛從馬佔鰲兒子馬安良的西軍體系中獨立出來沒幾年,但卻已經展現出蓬勃的朝氣。寧海軍統領馬麒手段狠辣,再加上其弟馬麟的輔助,手下士兵悍不畏死,外有盟友馬福祥,馬福祥在回民中的威望很高,馬安良的西軍漸漸的從霸主地位轉為平等地位。青馬和寧馬已經初步展現出了縱橫天下的猙獰之態。
當然,甘寧地區的勢力還遠遠不止這些。1914年,袁世凱為加強對西北的控制,給甘肅派遣了個野心極大的總督張廣建。張廣建入甘幾年,本身掌控的實力並不如何強大,但是他卻是中央政府任命的甘肅總督,佔據中央政府大義的名分,雖然統兵作戰的能力並不強,但是政治手段卻是不錯。他以諸馬之間的矛盾為突破口,漸漸的分化諸馬的勢力。將戰友甘寧地區統治地位的西軍拆的七零八落。甚至相互之間不斷出現廝殺從而更加消弱了戰鬥力。可以說甘寧地區之所以會出現幾股互不統屬的馬家軍,都是張廣建總督的手段。可惜,張大總督終日打雁,反被雁啄瞎了眼。他沒想到被他分化打壓的諸馬最終聯合起來,將他趕出了甘寧地區。當然,因為馮庸的原因,張廣建是不是還有那樣的命運就未可知了。不過現在張廣建還在蘭州做他的甘肅總督。他和馬安良的關係也從開始的忌憚,變得若即若離起來。畢竟現在的青馬和寧馬發展的速度已經引起張大總督的警覺了。張大總督需要的是這幾匹馬實力平衡,可不希望有一家獨大。當然,後世青馬和寧馬的崛起與現在張廣建大力扶持他們對抗馬安良有很大的關係。只是誰也沒想到,馬安良的西軍會在他死後快速的崩潰。張廣建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青馬和寧馬崛起到他無法控制的地步。…;
蘭州西軍大營中。馬安良神色淡然的看著跪在下面的大漢。
“霞兒現在已經進入蒙古了?”馬安良說到霞兒的時候,神色變得極為複雜。
“按照行程算,現在小姐已經進入了蒙古境內。將軍,你這麼做是不是太小心了。東北治安軍就算再強大,短時間內也休想吞下整個甘寧地區。更何況,甘寧地區也不是隻有咱們西軍。馬麒和馬福祥都不是吃素的,就連張廣建總督手中的力量也不可小覷。一旦這些力量整合起來,就算東北治安軍再強大也休想攻下甘寧地區。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馮庸只是蒙古督軍,他的軍隊進入甘寧地區,名不正言不順,中央政府也不會同意的。”大漢雖然一副莽夫的樣子,但是說起話來,思路極為的清晰。真應了那句人不可貌相的說法。他就是馬安良的嫡系心腹馬童。代馬安良掌控著手中的秘密力量。
馬安良搖搖頭道:“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我研究過東北的馮庸,此人絕對堪稱一代奇才,能力近乎妖,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完全掌控了東北三省,手下精銳部隊幾十萬,更是硬抗日本軍隊而全身而退。這樣的戰鬥力,別說咱們西軍了,就是北洋政府軍都沒有這麼強。更重要的是,馮庸此人極為強勢,目光長遠。這點從他未曾統一東北三省的時候就謀取了蒙古督軍的職位就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