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3/4 頁)
就是勢力膨脹帶來的信心吧
還好馮國璋沒有被北洋膨脹的勢力衝昏了頭腦。他知道,東北停戰兩個月來,東北軍沒有大的軍事行動,其實力恢復到什麼情況誰也不清楚,尤其是隨著國防軍在山東的百萬大軍編練成軍,並分派到北京所屬十幾個省份,這代表什麼馮國璋很清楚。有著這百萬大軍坐鎮地方,東北軍就可以將原本的戰鬥部隊集結起來,憑藉東北現有的兵力規模,集中五十萬精銳大軍絲毫不是問題。而東北之所以沒有動手,只能是其內部財力不足或者是蘊含著其他更大的陰謀。
北洋前線將領中,吳佩孚主張打,因為以東北軍的發展速度和潛力,如果不進行節制,北洋就算有日本支援也難以是國防軍的對手。
張孝準則建議不打,畢竟北洋實力經過戰爭有所消耗。現在內部動亂還沒有平定,徐樹錚問題不解決, 北洋就難以集結更多的部隊參與到接下來的作戰中。
曹錕的態度比較圓滑,他以不在和國防軍接觸的前線為理由,沒有提出什麼有效的建議,但是從他的意思中,馮國璋還是瞭解到,曹錕更加傾向於不打。他的不打和張孝準的不打還不相同,張孝準不打是為了積蓄力量。為將來大打坐準備,風曹錕的不打則是維持現狀,不在因為底盤在發生大戰。實際的說就是曹錕不想北洋和東北生死戰,直到現在,對於北洋和東北對抗,曹錕都持悲觀態度。
面對這種局勢,馮國璋也迷茫了。他親自前往段祺瑞的府上,兩個人深談了很長時間,沒人知道兩人之間談了什麼。但是馮國璋離開的時候。臉色明顯好了很多。
以馮國璋為首的北洋總督派遣談判團前往北京,就河南的土地和北京政府進行談判。至於山西,他們沒有提,因為提了也沒用。君不見現在東北連幹部都派遣了嗎,哪裡還會放棄到嘴的肥肉。北洋之所以會派遣代表團,主要是為了豫北的土地,畢竟現在國防軍第一師壓倒了河南省會洛陽邊上,讓整個河南執政環境變的惡劣起來。北洋不想他們辛辛苦苦的努力為北京徒做嫁衣。…;
北洋的談判代表並沒有取得效果,相反,在北京政府丟擲安徽督軍張勳的求援電報之後,北洋只能灰溜溜的撤了回去。畢竟相比於那些已經被國防軍佔據的地盤,那些沒有佔據的更加重要些。如果國防軍插手安徽,那北洋麵臨的局勢將更加危險。
接下來的事情就心照不尋了。北京政府不回應張勳的求援電報。北洋也不在追著河南的事情不放,雙方極有默契的瓜分勝利果實。為了減弱東北對河南省的影響,河南的首府從洛陽遷往鄭州。主張開戰的吳佩孚雖然無奈,但是卻也沒有好辦法。
有了北京政府的默許,張孝準對盤踞的皖北的張勳部發動了總攻。期間張勳雖然發動了多次反擊,都被張孝準粉碎。公元1917年4月17日,北洋軍將張勳殘部驅趕出安徽,徹底將安徽納入統治範圍。
而被北洋趕入山東境內的張勳殘部也被東北軍繳械。張勳這個在原本民國曆史上書寫了復辟這樣一場鬧劇的人物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徹底在民國的舞臺上消失。
在東北以強勢手段吞併山西並河南一部的同時,西南的局勢越發也發生了變化。唐繼堯憑藉手中火力強大的西南第一師,一口將西南商盟的部隊趕入貴州。在所有人都認為唐繼堯將揮師入貴州的時候,唐繼堯卻出人意料的出兵進了雲南。一時間,雲南內部風聲鶴唳,不管是西南商盟控制的半個雲南還是龍雲控制的半個西南,都緊張起來。兩方面對生死大地,快速的聯合起來,準備共同對抗唐繼堯的攻擊。
雙方在雲南的群山間展開激戰。唐繼堯憑藉兵力雄厚,連下龍雲和西南商盟聯軍的三道防線,擊潰商盟部隊組織的兩次反擊,戰果輝煌。
就在西南新軍士氣如虹的時候,龍雲的部隊靈活的利用地形,將西南第一師困入山谷。一時間,落石滾木,西南第一師就算裝備再先進也無力應對這種災難。唐繼堯面對這種近乎必死局面,壯士斷腕,留下精銳的第一團和炮兵團,其他部隊輕裝突圍。憑藉殿後部隊的拼死反擊,唐繼堯的第一師終於狼狽的逃了出去。只是三萬人的第一師已經不到一半人了。尤其是大量輕重武器的喪失,讓西南第一師喪失了其原本的戰鬥力。
隨後。龍雲率軍發起了反擊,不得不說,這個唐繼堯一眼看中的文質彬彬的青年,在戰陣上確實相當狠辣,就算是面對原本的恩主也絲毫不手軟。面對咄咄逼人的龍雲,唐繼堯只能狼狽的撤出雲南。
這次入雲南作戰,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唐繼堯進去的快,出來的也快,原本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