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第2/4 頁)
大為嘆息的原因。時勢造英雄,他的到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原本默默無聞死去的張孝準現在卻大放異彩,成為統兵數萬的將領,而且偏偏還和自己作對,這讓馮庸每每有種鬱悶的感覺。
“少帥,現在北洋看似強大,但是真正精銳部隊也就十幾萬人,遠遠沒有其表現出的那麼可怕。現在我們的物資逐漸充盈,足以支撐一場戰爭。而且現在日本人不斷加大對北洋的扶持力度,我們再拖延下去,只會讓北洋的實力繼續膨脹,成為阻礙我們統一全國的絆腳石。”李俊說道。他是北京政府的政務院院長,相當於後世的國務總理,總領北京政府一切政務,對於財政後勤方面的事情非常清楚,他的話就表示,國防軍現在開戰一點問題都沒有。
“庸兒,我也同意現在開戰。現在北洋已經不是原來的北洋了。皖系全面敗退,直系一枝獨秀,大力整頓北洋內部。北洋雖然被咱們打殘了。但是其依然控制著中原七省之地,戰爭潛力絲毫不弱於我們北京政府。如果我們不趁他們元氣未復的時候出手,一旦北洋改革出現效果,我們想要輕易的統一國家就變的不可能了。”馮國璋開口道。這些日子以來,北京政府內部各種想法喧囂塵上,其中談論最激烈的就是北京政府是否開戰的問題。甚至引發了整個北京城的各界人士的猜測。對於這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東北政府並沒有限制人們的言論。馮庸深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而且他本人來自言論自由的二十一世紀。嚮往那種自由自在的環境。再說,參與討論這種事情的人都是些閒的無聊的人,就算他們說出話來,也難以影響馮庸的決定。再加上馮庸深知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只要牢牢掌握了軍隊在手,就算其他權利全部放棄,他依然是中國的掌權者。正是瞭解這一點,黎元洪的大總統才不完全是傀儡,李俊這個政務院院長才能夠無拘無束的施展才華。
“嗯這次將大家召集起來,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價統一全國。”馮庸沉聲說道。國防軍雖然實力強大,但是還遠沒有強大到能夠一口吞下北洋的程度。北洋就算腐朽,治下還有七省之地,人口絲毫比北京政府治下都多,在這種情況下,馮庸也感到了壓力。他沒想到北洋直系皖系的鬥爭如此輕易的落下帷幕,北洋內部一統,外部又有日本這個實力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支援,給他們時間,中國局勢真的可能變得難以收拾,面對這種局勢,馮庸只能將目光從世界上拉回來,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穩,對外的時候,十分的力量都用不出一分。…;
聽到馮庸同意開戰,馮德麟等人都極為興奮。他們知道,這次國防軍南下,勝利的把握極大。畢竟國防軍的兵力規模是整個中國最大的,一百六十萬大軍,對任何勢力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壓力。
“少帥,我認為,我們如果開戰,當先最重要的是進行軍事動員。我們雖然有一百六十多萬兵力,單其中有百萬新軍,東南軍區,東北軍區的精銳部隊又不能動。再加上我們廣遨的領土需要大量的兵力鎮守,一旦開戰,我們能夠投入戰場的兵力力不宜超過五十萬。而整個北洋,精兵十幾萬,如果進入戰爭緊急動員,恐怕募集百萬大軍也不是什麼困難的。而且現在他們後面有日本支援,百萬大軍雖然艱難,但也是能夠募集的。在這種情況相下,我們也只能針鋒相對的擴充兵力。況且我們佔領的地盤也需要士兵鎮守,這樣的工作總不能讓野戰部隊來做。因此,進行戰爭動員,徵調預備役計程車兵就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蔣百里沉聲說道。東北出動五十萬正規軍隊行動,橫掃北洋不是不可能,但是戰爭不只是打仗,還有後勤,佔領地盤的處理等等一系列問題,如果只有野戰部隊,那部隊只會越戰越少,做種優勢全無。(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第五百一十章 作戰計劃
(12點)
第一更 求訂閱 求推薦收藏
抱歉,昨晚又耽擱更新了。今天會補上的。
…………………………………………………………
“戰爭動員?”馮庸眉頭低沉。擴軍他倒是不反對,以東北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一兩百萬的軍隊還是能夠養的起的。畢竟現在的北京政府和歷史上任何一屆政府都不同。對西方來說,北京政府的體制很怪異。眾人雖然也將其稱為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其和資本主義制度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政府公有制比重高,在很多領域呈現壟斷地位。很多關係國家命運的產業壓根就禁止其他勢力插手其中,這一點是馮庸從後世天朝學來的。畢竟在那種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