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3/4 頁)
察國內的情況,在確定接下來的政策。第二就是交出黨軍,我們國民黨臣服於北京政府。憑藉我們的影響力,北京政府頂多會限制我們的發展,短時間內絕對不會趕盡殺絕。第三就是抵抗到底,等到中原大戰結束,就是國防軍大軍打過來的時候,憑藉黨軍沒有絲毫勝利的希望,結果肯定是全軍覆沒。就是我等能不能從國防軍無孔不入的諜報勢力手中逃走都未可知。如何選擇,大家都說說意見。”胡漢民沉聲開口道。胡漢民個性比較陰翳,一般甚少說話,但是他心思靈敏,善於分析。…;
孫文看著汪精衛,孫文傾向於和國防軍和做,因為他和馮少帥接觸過,對馮庸的性格有所瞭解。說實話,孫文也很佩服馮庸的魄力,更是欽佩他看人的眼光。他相信,只要國民黨不是以顛覆馮庸的統治為目的,馮庸應該可以容得下國民黨。只是軍隊他們是絕對不能染指了。馮少帥對軍權的控制極為嚴格,軍隊思想更是牢牢把握,任何染指指揮權的行為,都會遭到馮庸的雷霆打擊。
“先生,我認為我們可以解散黨軍,將國民黨的一部分力量轉移到國外,這樣國內情況一旦有變,革命的力量也不至於全軍覆沒。”汪精衛深思了一下說道。
坐在下手的蔣介石瞳孔一縮,眼中閃過一抹利芒。他可是黨軍統領,汪精衛如此說,擺明了是要削掉他的軍權。
“這……”孫文有些意動,是啊,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他們都懂。讓一部分國民黨精銳出國儲存力量是個不錯的選擇。
“先生,我建議我們是否分成兩批人,讓兆銘帶著一部分國民黨的精英遠遁海外,觀察國內的局勢,同時也作為國民黨的後備力量。剩下的我們可以留在國內發展。”廖仲愷建議道。
孫文點點頭,覺得這樣很好。以孫文對馮庸的瞭解,國民黨勢力唯一一個吸引北京政府的就是國民黨黨軍。現在的黨軍,有了穩定的地盤,部隊擴編的非常厲害。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兵力翻了兩翻,達到了近兩萬人。編練了兩個師。當然,黨軍的師都是小編制,一個師的編制也就勉強相當於國防軍的一個旅。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黨軍雖然有國民黨在後方支援,但是國民黨影響力雖大,但是財力並不強,能夠武裝兩萬人的大軍已經是極限了。
蔣介石靜靜的坐在那裡,看著幾位國民黨大佬熱烈的商談如何劃分力量以儘可能多的儲存國民黨元氣。突然感到一切都那麼的興味索然。
#c
第五百三十一章 風雲匯聚北洋滅(四)
第一更 求訂閱 求推薦收藏
第一更送上,啥也不敢說了。這幾天天天食言,兔子實在是萬分抱歉。
………………………………………………………………
國民黨會議上的決議讓蔣介石心中鬱悶難以排解。黨軍的實力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雖然不算什麼,但這是他蔣介石一手組建的部隊,就像他的孩子一樣。而且這支部隊承載了他的野心和抱負。現在國民黨高層竟然輕易要將他捨棄,蔣介石覺得自己實在難以忍受。
回到黨軍軍部,黨軍第一師師長何應欽,第二師師長王柏齡紛紛趕到。他們已經透過自己的渠道知道了國民黨高層的決議。作為黨軍高層,自然難以視若無睹。
“軍長,情況怎麼樣?我們黨軍真的要解散嗎?”何應欽沉聲問道。
“對啊,軍長,黨軍不能就這麼解散了。我們這一路走來多麼不容易。那些元老們懂什麼。我們在山林中跋涉行軍的時候,他們卻在香港這樣的大城市舒舒服服的住著,我們浴血奮戰的時候,他們又在幹什麼,現在黨軍好不容易有所成就了。他們卻又要解散我們黨軍,憑什麼!”王柏齡大聲嚷嚷道。
“住嘴,各位先生的決議豈是你能夠非議的!”蔣介石一瞪眼,開口喝道。
王柏齡一縮頭,燦燦不語。他的一切權利全都來自蔣介石,因此他容不得蔣介石失勢,否則以他王柏齡的性格,恐怕在想有如此成就壓根就不可能了。
“敬之,這件事情你怎麼看?”蔣介石問道。王柏齡雖然被他視作心腹,但是他本身性格衝動,能力很是一般,如果不是對蔣介石忠心耿耿,黨軍第二師師長的位置也不混輪到他。而何應欽不同,此人有大智慧,又善於隱忍。在蔣介石嚴重,何應欽就像一把鋒銳的雙面刀,用好了可以殺敵,用不好首先傷害自己。因此,平時他將王柏齡當做心腹,對於何應欽多有忌憚。但如果真的遇上難以抉擇的事情,蔣介石都會詢問他的意見。蔣介石對何應欽的忌憚,正是說明了他對何應欽能力的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