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第1/4 頁)
馮庸這封通電算是完全奠定了中國政府強硬的基調。西方各國大使在第一時間將中國國內的情況傳了回去。一時間,西方各國高層都對此事做出了強烈反應。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主張對中國無禮的行為進行制裁,以維護日不落帝國的威名。但是英國議會卻否決了出兵的決定。原因很簡單。中國距離歐洲實在是太遠了。而且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這樣的國家打敗了不難,想要消滅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根據英國得到的情報,中國國防軍很有戰鬥力,而且三百多萬的部隊數量實在是讓英國人咋舌。現在英軍主力基本上都停留在西方。想要大規模調往遠東是不是不可能,只是短期內難以實現。不過英國政府那些頭腦僵化的老東西也不會輕易然將此事揭過。最終,英國政府做出決定,一方面加快向遠東輸送兵力,恢復並加強英國在遠東的實力。同時,命令東南亞和南亞的英屬殖民地加強兵力,在邊界上給予中國威壓。
法國決策就和英國不同了。法國在遠東的殖民地不多,遠遠不能和英國相比。對於中國政府的態度,法國政府在商討後還是認為不宜因這件小事而鬧翻。畢竟中國已經成為獨立的大國,在遠東的影響不容忽視。法國人現在正在竭力消化世界大戰帶來的利益,對於遠東的問題自然看淡了很多。…;
但是當聽說英國政府正在向遠東輸送兵力,並在中國邊界製造事端的時候,法國總理克列孟梭憑藉自己的威望,強行透過了加強法國遠東的陸海軍實力。其目的當然是跟在英國人後面檢點便宜。克列孟梭是個老狐狸,而且政治嗅覺非常敏銳。他從英國的態度中感覺出亞洲或許要發生大事情,而且法國人跟在英國人後面,有事英國首當其衝,沒事法國也能夠沾點便宜。這種事情自從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之後法國就沒少幹。
而且在中國晚晴時期,法國人也沒少侵略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狼狽為奸更是直接打入中國北京,毀掉了中國的圓明園,並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中**隊的無能落後也給他們很深的印象。可以說,崇尚貴族浪漫的法國人是非常看不起愚昧落後的中國人,關於這一點上,法國人和古板的英國紳士是完全一樣的認知。
隨著西方兩個大國的行動,西方几個在東南亞有利益的小國也紛紛展開行動。他們沒能力進攻中國這樣的獨立大國,但是給英法搖旗吶喊,敲敲邊鼓還是沒問題的。而且現在他們也有現成的藉口,畢竟英法是國際聯盟的創始國,當之無愧的核心成員國,而這些西方小國都是國際聯盟的成員國。
面對這種局面,中國政府的反應很快。國防軍內部做出調整。加強了南京軍區,西南軍區和蘭州軍區的軍備實力。以應對可能的邊界危機。同時,國防軍統帥級人物蔣百里和蔡鍔也離開北京城,直接去往西南邊界佈防。
#c
第五百五十六章 武力衝突
第一更 求訂閱
今天回家了。用的網絡卡,卡死了。雖然有點晚,今天保底三更,第一更送上。
……………………………………………………
隨著中國政府的強硬宣告,遠東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英國大規模向遠東輸送力量,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中國政府毫不示弱,軍備物資源源不斷的向著西南邊界集結。中國海軍也從渤海海域來到南海海域佈防。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中國政府竟然如此剛烈。剛剛有些實力就敢挑釁天下第一強國。一些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也在密切的關注局勢的發展,如果中國真的不識好歹,他們說不得又要落井下石了。對於這一點,西方國家早已經輕車熟路。
在亞洲,中國和英國人對上,最開心的莫過於日本人了。日本軍部第一時間向天皇呈遞了新的作戰計劃,一旦中國和西方國家開戰,日本將從海陸兩方面對中國發起全面進攻,漁翁得利。這份作戰計劃得到了天皇的重視,但卻沒有具體透過,只是留中不發。不過從這一天開始,日本政府便開始準備戰爭物資。秘密的關注遠東局勢,等待最佳的作戰時機。
日本天皇的謹慎並沒有對日本軍方大佬有所影響,在山縣有朋的命令下,日本朝鮮軍開始有意識的在邊界挑起摩擦。頻頻有日本軍船出現在鴨綠江上。甚至有些日本軍人跨過鴨綠江,對中國內境進行勘探。不過這些行動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銷聲匿跡了。整個中朝邊界變的極為安定祥和。
面對這種情況,瀋陽軍區卻在第一時間拉響戰爭警報,並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事為反常必為妖,瀋陽軍區和朝鮮軍是老對手,一撅屁股就知道他們要放什麼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