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織。只有泰國、巴基斯坦和菲律賓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表示接受邀請。
美國唯恐夜長夢多,趕緊於1954年9月6日召集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泰國和巴基斯坦,加上美國共八國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外長會議,討論美國擬訂的條約草案。會議一開始就陷入分歧,英法對美國利用”東南亞條約組織“向他們傳統的殖民地滲透而憤憤不平,法國代表堅決反對將南越、寮國和柬埔寨納入條約效力範圍。美國認為條約只應針對”共產黨侵略“,而英、法、澳、紐西蘭和巴基斯坦五國卻要求泛指侵略。會議在一片爭吵聲中開了三天,最後達成妥協:條約正文只提”侵略“,但附上美國的一則諒解,宣告它保留己見。9月8日,與會8國簽訂了《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主要內容是:
(1)各締約國將按照憲法程式採取行動來對付”本條約區域內用武裝進攻的手段對任何締約國或對各締約國今後可能經一致協議指定的任何國家或領土進行的侵略“;(2)在同一區域內,任何締約國或條約保護國若受到”武裝進攻以外的任何方式的威脅“,各締約國將立即進行磋商,以達成採取共同防禦行動所需的協議;(3)”條約區域“指東南亞一般地區,也包括亞洲締約國的全部領土,以及西南太平洋的一般地區,不包括北緯21度30分以北的太平洋地區。南越、寮國和柬埔寨是條約的保護國,若在條約保護國領土上採取行動,須由有關政府邀請或取得其同意;(4)締約國”保證加強它們的自由制度“,彼此合作,進一步發展包括技術援助在內的經濟措施。
至此,基本上按照美國的意願成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給美國後來在印度*的行動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也給美國在東南亞發動戰爭或進行侵略,干涉別國內政,*民族解放運動提供了各種藉口。該組織的建立是對《日內瓦協議》的極大破壞,使本已逐漸冷卻的印度*局勢重新升溫,在國際上引來一片反對聲:印度總理尼赫魯毫不客氣地稱這個條約是”非常不幸的“,不僅沒有保障和*而危及了和平。中國和蘇聯政府則發表聯合宣言,對美國的這一行動表示譴責,並一針見血地指出,《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損害了亞洲與遠東安全的利益,干涉了亞洲各國獨立的利益,為美國干涉這些因家和地區製造了藉口。
”基督徒“吳庭豔《日內瓦協議》簽訂後,以越南北緯17度線以南、9號公路以北的六濱河為臨時軍事分界線,越南被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美國政府決定在越南南方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並以此為基地向越南北方滲透,最終消滅越南*共和國,將整個印支地區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美國在冷戰開始後,主動在全世界尋找*代理人政權,例如臺灣的蔣介石,南朝鮮的李承晚和朴正熙等。這次在南越也不例外,美國也要找一個符合美國人意志的人來充當自己的代理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這個人必須是一個*分子,其次還要是個反法的”民族主義者“,以便把法國在南越的影響乾淨徹底地排擠出去。經過精心選擇,美國最終選中了有天主教背景的吳庭豔。
美國伸手扶植南越(9)
吳庭豔的出身與南朝鮮的李承晚頗有相似之處。他於1901年1月出生於順化一個天主教的大官僚家庭,從小皈依天主教。20歲進入越南殖民政府工作,1922~1929年曾任府官,後當了4年省長,曾經賣力地追捕最早的越南共產主義小組。1933年5月任保大王朝宮廷內政部長,因沒有實權,憤而辭職。二戰期間,日本侵入印度*,吳庭豔開始以民族主義者面目參與反法活動、並與日本人勾勾搭搭,但多疑的日本人卻認為他未必靠得住而未予重用。”八月革命“期間,他被越盟地方組織逮捕,但很快胡志明就邀請他加入政府,出於*的本能,他拒絕了合作邀請。被釋放後前往法國控制區,積極謀求法國當局同意建立一個”越南國“政府,並參與保大復辟活動。1949年6月,”越南國“政府成立後,保大邀請吳庭豔加入,並許以總理的頭銜,但吳庭豔心知長期寓居巴黎的保大不過是法國人的傀儡,拒絕出任沒有實權的職務,並組織了一個既*又反法的政黨——”國家過激運動“。
1950年初,吳庭豔旅居美國的一個天主教神學院,開始得到美國天主教會一些頭面人物的賞識,包括紐約的美國天主教首席發言人弗朗西斯·斯佩爾曼,此人強烈反對《日內瓦協議》,曾大罵該協議是”給被再次出賣的數千萬印度*人民的葬禮號“。次年,吳庭豔再次前往美國,在其後的2年時間裡,他到處演講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