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勞動黨南方分部,由南方局領導。按照美國人的話說,黨是民解的”政府“。
民解建立了自己的軍事組織——越南南方解放武裝力量(簡稱解放武裝力量),由南方各支革命武裝於1961年2月合併而成,美國人蔑稱他們為”越共“。
民解積極學習和吸收了中國革命的經驗,解放武裝力量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在本村本區範圍作戰的民兵、在本省範圍作戰的地方部隊以及野戰軍性質的主力部隊。
解放武裝力量的兵員大都來自農民,依靠政治教育、文化學習和技術訓練,民解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具有了堅強的黨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嚴格守紀習慣,並能掌握現代武器裝備。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它使後來同解放武裝力量作戰的美國軍官驚歎:”越共“的戰士具有十字軍和撒克遜人那樣的狂熱精神——患難與共,士氣高昂,為事業赴湯蹈火。
民解進行的戰爭是人民戰爭,人民戰爭的性質最突出地表現在全民參戰之上。某省黨委給基層組織的一份指示最能體現這一方針:
”怎樣進行起義?……(召集農民)開會講解當前形勢。立即發動民眾進行破壞和支援活動,並襲擊奸細。整夜挖掘深溝、製作尖釘,以便改造作戰地形。各家各戶無論老少,皆應被鼓動參加。這是激勵民眾、振備精神的最好辦法。幹部和民眾一起宣誓堅守在稻田附近,保衛自己的村莊和全力奪回對全地區的控制。第二天早晨派老人、婦女和小孩去區鎮,向敵人報告革命軍隊已佔領本村……年輕健壯的農民留下建造工事,改造地形,站崗放哨和戰鬥,這是為了限制脫逃者和減少傷亡。大力鼓動敵軍士兵家屬進行鬥爭,使其丈夫或子女棄暗投明。“在越南勞動黨領導下,民解進行的人民戰爭在南越以星火燎原之勢蓬勃發展起來。
特種作戰難救傀儡(1)
年輕的肯尼迪和他的”智力超群“的新班子上任之後在外交上屢屢碰壁,只好把挽回面子的希望寄託在越南。他痴迷於組建”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氣勢洶洶地要在南越打一場”反叛亂“和”反游擊戰“。”斯特利—泰勒計劃“的制定,將美國拖入了一場不宣而戰的”特種戰爭“。南方軍民奮起搗毀”戰略村“,在北村之戰中將美國顧問指揮的西貢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對佛教徒的血腥*激起公憤,中情局推動南越軍方發動政變,吳庭豔兄弟眾叛親離,死於非命。
肯尼迪的”特種戰爭“1961年1月20日,在凜冽的寒風中,年輕的約翰·肯尼迪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
在當天的就職典禮上,聚集在白宮前草坪的人群凍得發抖,他們聆聽肯尼迪的就職演說:”我們準備付出任何代價,挑起任何重擔,對付任何困難,支援任何朋友,反對任何敵人,以確保自由的存在和勝利。“”讓我們的朋友和敵人都能聽到我此時此地發出的訊息。“新總統精心準備的那些激動人心的語句很快俘獲了在場大多數人的心,成為20世紀最為經典的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之一。然而,刻意雕琢的華麗辭藻並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正是這位擁有超高人氣的年輕總統,莽撞地把美國帶進了一場久拖不下的戰爭之中。
無論以什麼標準來衡量,約翰·肯尼迪在當選總統前的經歷都堪稱完美——他出身於馬薩諸塞州著名的政治世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指揮魚雷艇與日本海軍作戰受傷,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戰爭英雄。29歲競選眾議員獲勝,連任3屆(1947~1953)。1953年成為參議員,1956 年寫成《勇敢者傳略》一書出版,獲得該年的普利策獎。1960年,43歲的肯尼迪作為*黨的候選人,在美國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選戰中以微弱優勢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時任副總統尼克松,成為美國曆史上經選舉產生的最年輕的總統。
杜魯門喜歡將軍,艾森豪威爾喜歡企業巨頭,肯尼迪則喜歡學者。年輕的肯尼迪一上臺就給保守陳舊的美國政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在他的顧問中,以國務卿為首,有15位羅茲獎學金獲得者,四位歷史學家。國防部長、國內收入署署長、文官委員會主席,以及駐印度、日本和南斯拉夫的大使,多數是出身於”常春藤“名牌大學(指美國哈佛、哥倫比亞、耶魯、普林斯頓、康奈爾、布朗、達特茅斯、賓夕法尼亞等八所以學術成就及社會影響力著稱的名校),特別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或教授。其中,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出自加州柏克萊大學及哈佛大學,從小就有電腦奇才的美譽,曾擔任過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哈佛大學高材生麥克喬治·邦迪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