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道他私底下在做的這些事情。
自己對他,是不是太苛刻了?
毫無疑問,胤禩在眾多兒子中,算是極為出色的,但康熙因為他額孃的出身,對他一直有種又愛又恨的感覺,既覺得他應該得到重視,又覺得自己寵幸一個辛者庫罪婦,已經是帝王生涯裡的一個汙點,若再過於寵愛胤禩,那麼便顯得自己有些貪戀美色,愛屋及烏了,加上太子說胤禩與大阿哥有結黨之嫌,無疑是在他心裡又插了一根刺。
梁九功窺了一眼康熙不露喜怒的神情,輕輕開口道:“四貝勒爺,八貝勒爺。”
兩人明顯吃了一驚,轉過頭來,看到康熙站在那裡,忙起身上前跪拜行禮。
“兒臣見過皇阿瑪。”
“起來吧。”康熙的語調緩和,並無怒氣,梁九功偷偷鬆了口氣。
他的視線從兩人身上移到眼前這片田地上。
“這就是紅薯?”
“啟稟皇阿瑪,正是,此物又喚山藥、地瓜等名,本是海外之物,早在前明時便已引入中土,福建一帶或有種植,但是範圍都不大,據說此物易活高產,兒臣想,若是能培育成功,以後也可推廣至陝甘等地,稍解百姓饑荒之苦。”胤禩垂手而立,一邊解釋道。
“唔。”康熙不置可否。“你鎮日閉門不出,就是擺弄這些東西?”
這句話聽不出是讚賞還是貶斥,胤禩道:“那時候兒臣去平陽賑災,眼見千萬百姓流離失所,在朝廷賑災還沒到之前,吃無可吃,竟出現易子而食的慘況,這紅薯雖然並不能讓所有的人在災荒之年都能溫飽,但起碼也能減少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無辜百姓餓死。”
“這紅薯苗也可以做菜?”康熙本身就很注重農耕,對此也有一些認識,眼前密密麻麻一地青蔥嫩綠的模樣,一望而知主人照料得極好。
“是,兒臣在一些書上見過,也曾問過附近老農,紅薯葉滋味俱佳,可做菜餚。”
“那等長成了,送些到宮裡來吧。”
康熙看了這兩個規規矩矩的兒子一眼,又想起胤禩小時的可愛模樣,不由暗歎口氣。
“這些日子,你都讀了什麼書?”康熙一邊問,一邊往回走,兩人跟在後面。
胤禩說了幾個書名,康熙點點頭,隨口考了幾句,見胤禩皆能辨答無礙,不由點點頭。
“明日起,你便還是回吏部辦差吧。”
胤禛聞言一喜,今日的收穫,卻是出乎意料的,本沒想過皇阿瑪會微服到這裡來,更沒想過他會聽見他們倆的話,也幸好胤禩並沒有口出怨懟,否則以這位皇阿瑪的心性,還真不定又會怎麼想。
胤禩一愣,隨即跪下謝恩。
他心中其實並沒有多少興奮之情,但身上又有差事,總算日子不會過得太無聊,若能讓他自己選,胤禩倒寧願去工部這樣的衙門,既能做事又不惹人注意。
康熙想來是心情大好,竟還在府中留了晚膳,廷姝自然用足心思去服侍,不僅吩咐廚房備下菜餚,還親自下廚做了兩個小菜。
旗人女子裡能下廚的不少,但貴族宗室裡卻不多,從來也沒哪個兒媳婦親自做菜給康熙吃,這對於他來說自然受用,不僅吃得比平日多了些,還難得開口誇獎了廷姝。
翌日,康熙的明旨便發下來,恢復胤禩差事,並且賜了兩個莊子,和黃金五百兩。
旨意上說的是胤禩心性俱佳,不務矜誇,又能勤懇辦差,敬謹廉潔,但實際上誰都知道並不是那麼回事,若說勤懇辦差,怎麼胤禩從江南迴來那會兒沒有賞賜,反受斥責,如今突然來這麼一遭,卻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有心人自然會去打聽,細問之下才知道,康熙昨日微服去過八貝勒府,這一來也就惶然大悟了,事不關己的不由暗道一聲八阿哥幸運,曾經落井下石的卻要擔心自己有沒有得罪過這位重拾聖寵的八阿哥。
開鋪子的事情,康熙雖沒再提,卻隱約流露出不會限制的意思,胤禛便讓那拉氏將原先那兩間鋪子歸還,胤禩也沒推辭,鋪子本來就已經有些進項,那拉氏雖然盡心,畢竟不擅商道,也沒有做大,胤禩接手之後,親手製定了些規矩,又交給廷姝打理,倒也經營得風生水起。
這卻不是他天資聰穎,通曉商賈之道,而是前世九阿哥胤禟手下商行遍佈全國,人稱財神九爺,他與胤禟交好,自然耳渲目染了一些,加上自己確實下了番苦心,找來不少書籍琢磨,這才慢慢地上手,但他又不願因此落人把柄,只是從旁指導一些,明面上讓管家打理,賬目則一應交給廷姝。
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