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eir就叫“西珥山”,假如當初翻譯為“錫爾山”也無不可。接著,這條“錫爾河”流入一個更大的世界著名大湖“鹹海”。迦南最著名的湖恰是“Salt Sea”可以翻譯為“鹹海”(又名“死海”)。這些中東地名在中亞的重現我認為是有趣的現象。 中國西北地區還有一個民族是從中亞細亞來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他們曾經用過的名稱有“撒刺兒”、“沙喇族”、“撒拉回”等,目前定型為“撒拉族”。“撒拉”是“以撒”母親的名字。同時,亞伯蘭的父親“Thara”有時候被翻譯為“他拉”(如本書),有時候被翻譯為“撒拉”(如拉爾夫“考古風暴”系列)。無論這個撒拉是公公的撒拉還是兒媳的撒拉,都有道理。他們一家人或爺孫倆或母子倆的名字出現在中國的西北方不能是偶然的。 這裡出現另外一個有趣的典故:以掃又名“西珥”(Seir)①。那麼“錫爾河”實際上就是“西珥河”、“以掃河”!瞧瞧,撒拉、以撒、以掃,一家三代全有了,他們都在中國的西域出現。這一切是偶然的嗎? 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多信仰###教。但無論猶太教、基督教還是###教,皆尊亞伯拉罕為聖。佛教則不然。我有一個倉促的解釋:佛教的來源更為久遠,並且發源於正宗的古埃及。其他幾個宗教皆與4000年前的希伯來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中國腹地對於當初中東地區的人們來講是遠離文明的“鄉下”,所以夏甲就帶著她的孩子們來到這裡。這基本上就是中原漢人與中國西域人的關係:同為亞伯拉罕的後人,只是出於不同的母系,同父異母也。 (一)亞伯拉罕的後代在東方建立國家 25:1 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 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約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孫是亞書利族、利都是族和利烏米族。米甸的兒子是以法、以弗、哈諾、亞比大和以勒大。這都是基土拉的子孫。 亞伯拉罕將一切所有的都給了以撒。亞伯拉罕把財物分給他庶出的眾子,趁著自己還在世的時候打發他們離開他的兒子以撒,往東方去②。 這裡的“東方”是哪裡呢?不象是回到美索不達米亞,看情形他們根本回不去那裡,當初亞伯拉罕就是從那裡被趕出來的。那麼他們是到印度半島去了嗎?或者是到更遠的東方中國了嗎?一般認為亞伯拉罕時期距今4000年前左右,這個時期也是中國的夏朝開端。 一種猜想是,夏甲帶著她的孩子可能到了“最遠”的距離——中國,因為她的身份最低:妾。並且她的兒子少:只有一個。可謂勢單力薄。基土拉名分上是妻,她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等六個孩子,所以她可以到相對距離中東近一些的地方去。 還有一種猜想是,兩個女人一同帶著他們的孩子到了中國,但是由於夏甲在前,所以她的身份為高,並且她的孩子最大,離開的時候可能她的十二個孫子都可以獨撐一面天了。暫時基土拉這支的六個兒子就隱姓埋名地生活,但是他們以後是否會成為中國“六祖”呢,這方面的資料太少,無法推測,存疑。 無論夏甲這個支系是否與印度有關,他們是否曾經還是其它途經印度而到中國定居,但是我們確實不能排除印度與中東有直接文化聯結的短結。簡要的幾個中東與印度的對比如下。印度人與中東人一樣重祭祀,並且實行火祭。印度最古老的以及影響力最久遠的婆羅門教正是產生於亞伯拉罕生活的4 000年前。吠陀時期(公元前12世紀前後)盛行的多神信仰中主要有“太陽神”,這正是中東最大的神。婆羅門教崇拜的神逐漸集中到一個力量強大的神(主神崇拜):“梵天”(Brahma)。他是一切神的根源;一切的神皆被認為由其所創。而這個“梵天”我認為不是別人而是希伯來人的祖先:“Abraham”(亞伯拉罕)。看看他們的語音表現是多麼地接近! 印度隨著雅利安人的到來;吠陀文獻開始出現;然後是“種姓制度”成立,請注意印度種姓的四階梯,正是中東社會的四階梯(大同小異):1,婆羅門…祭司;負責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學掌控者”);2,剎帝利…武士;王室貴族;3,吠舍…一般平民;農民;商人;手工業者;4,首陀羅…奴隸。 印度的種姓“四階梯”與埃及法老制度有差異,但是卻與後來摩西倡導的社會結構接近:祭司為最高階層。這是不是摩西等人最終要從埃及撤離的原因之一,存疑。 印度與中東原始社會的接近還有他們在圖騰方面的雷同:太陽神、龍、大蟒神,眼鏡蛇、人身蛇頭、人面鳥、金翅鳥(懷疑為鳳凰)、蓮花、魚、獅子、猴子(中東為狒狒)。由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