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太子宇文斌(貝)被廢,讓他去替代太子。這種說法對新皇上來說意味著謀反,是要滅族的,他知道大禍臨頭了。這幾天他唯一可做的是將50多歲的老母接到家中,盡心奉孝。對於朝野是非,他一概不聞不問。他待在權力的頂峰太久了,深知高處不勝寒。他現在只想退出名利場,退出他為之出生入死奮鬥過的軍隊,退出他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力、地位、榮耀和封號。這樣也許他可以逃過一劫。
當宇文孝伯趕到皇宮時,就有種不祥的感覺:宇文斌(貝)座在那裡盯著他,旁邊是陰陽怪氣的鄭譯。
“宗師,你不是說先帝對你有口授密詔,讓你調查的嗎?”宇文斌(貝)問道。
“是。”
“現在有人密告齊王憲有嫌疑。”
“可這次齊王養病在家,根本就沒隨先帝出征,他怎麼可能有嫌疑。”
“以前出征,齊王每次都隨先帝出征,可恰恰這次出征,他一推再推,無論先帝怎樣請他,他都不隨先帝出征,而先帝恰恰就這次出了事。你難道不能從中發現點什麼嗎?朕認定他就是主謀。只要他認罪,那麼,其它人自然可一網打盡。”
“可這還是不能下定論。”
“好了,大宗師,你是先帝的顧命大臣,輔佐朕穩定江山社稷,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宗師如果真能為朕除掉齊王,朕將封你為齊王。”
宇文孝伯趕緊叩頭,連聲說:“先帝遺詔,不許濫誅骨肉。齊王,是陛下的叔父,功高德茂,社稷重臣。陛下如果無故害之,臣又順旨曲從,則臣為不忠之臣,陛下為不孝之子矣。”
“好,如果你不願調查先帝的死因,那朕就親自來處理。你下去吧。”
宇文斌(貝)憤憤地看著宇文孝伯走遠。喃喃地說道:“看樣子宇文宗師是要與齊王穿一條褲子與朕作對了。”
“對,記得皇上當太子時,長安成中有謠傳,說您壞話的就有宇文孝伯。他們還串通一氣,準備在選帝萬一有事後立齊王。”鄭譯神秘地說道。
“看樣子這個齊王還必須馬上除掉,這是當朝的第一大事。鄭譯,你去找開府儀同大將軍於智,讓他狀告齊王,事成之後朕將重重賞他。既然宇文孝伯不識抬舉,朕以後會收拾他的。”
第十八章 齊王蒙冤受縊死 詩雅仗義幫楊堅
武帝一去,真如泰山崩了一樣,整個周國陷入了混亂之中,們惶惶無主。楊堅與幾個朝臣在周武帝陵前議論武帝生前事及國家今後走向。討論了半天,誰也不知道國家以後的走向。新皇上如果還像當太子時一樣胡作非為,那麼剛剛強大起來的周國將陷入混亂。楊堅憂心忡忡地回到了家中。高穎也隨著楊堅一起到了楊家。
獨孤伽雪聽說朝中的許多傳聞,她擔心朝中再次出現君昏臣死國亡的現象。這是一個國家的最壞情況,也是前朝每個朝代混亂直至滅亡的開始。
獨孤雲也帶著李淵來到楊家,想聽聽朝中的一些訊息。詩雅聽說李淵與他母親住在楊廣家,也來到了獨孤伽雪家。
楊堅、高穎座在大廳默默無語,他們不知道該談什麼好。大人們惶恐也影響到了孩子們。楊廣、李淵、竇詩雅和楊廣的幾個兄弟也座在一邊。
這時,獨孤伽雪走進大廳,她與高穎有著很深的感情,因此,說話很隨意。高穎站起身,與獨孤伽雪見過禮,二人分賓主座下。
獨孤伽雪座下後,笑著說:“看你們倆,跟唸經似的,孩子們正看著你們倆呢?”
高穎沮喪地說:“你不知道這個新皇上,一上臺就開始亂來,任用小人,排斥忠臣,胡作非為,大臣們都感覺有點不對勁了。”
獨孤加雪說:“我也聽說了,可這有什麼辦法?當初先帝多次想廢掉他,最終不還是沒廢?現在這麼個形勢,誰也不能左右他了。”
“現在我們擔心他能否治理好這個國家?每一個人都擔心,因為大家都不想過家破人亡的生活。”楊堅說道。
“可我總覺得,你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我認為當今皇上雖然有缺點,但只要找到好的輔助大臣,大周國可以像從前一樣國富民強。”竇詩雅站起身來說。
“你還小,見識少,不懂得什麼叫強弱之勢因人而異。”獨孤伽雪邊說邊站起身,走到詩雅面前,接著說道:“在我們鮮卑習俗中,我們是崇拜英雄的。英雄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我曾聽說過生命正如我們陰山上奔騰不息的水流,生命之水越充沛的,就越能讓陰山的生命樹鬱鬱蔥蔥,惠澤四方。缺少了生命之水,我們的陰山總會一片枯萎,一片荒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