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開始從各個角落裡向城牆跑去。但已經來不及了。
周國的突襲很快取得了成效。士兵在東城牆上開啟了一個缺口,如潮水般湧上城牆的黑衣士兵就像一股洪流湧入城中,像一股黑色的螞蟻群,伸向晉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第二章 陰山腳下有名鎮 陰陽雙龍現武川
這時,在幾百裡以外,是另一番景象。陰山北麓的武川鎮,是一座北魏時代建立起來的軍事重鎮,挺立在黃河以北的土默特平原上。這裡到處是一往無盡的沒人深草和牛羊群。翻過陰山,即是草原人稱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陰山上無數青青小溪匯成青水河,流向它的西南面,注入奔騰不息的黃河蜿蜒穿過向東方流去,為那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生命和希望。
武川鎮是宇文家族的發祥地,也是目前周國所有權臣貴族的根據地,是周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大後方。
這裡是一片繁忙和平的景象。戰馬嘶鳴、軍歌陣陣、黑衣軍隊在忙著攻防訓練;糧食被有條不紊地從全國各地徵集,然後又被重新發向戰爭不斷的前方;刀劍作坊源源不斷地製造著戰爭中殺人工具。
遠方傳來了一陣、粗曠、雄壯而豪放的歌聲: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歌屬於這些草原人的歌,屬於這些騎在馬背上征戰四方的人。每個屬於草原的人都喜歡唱這首歌。
在一間作坊裡,圍著一群孩子。“嗤”的一聲,一股白煙衝了起來,整個屋裡被一團白蒸氣籠罩著,融化的紅色鐵水順著劍槽向前湧去。
楊廣,小名阿英,周國上柱國楊堅的兒子,正在作坊裡看工匠們造劍。他看著沸騰奔湧的鐵水,腦中想起了陰山上奔騰的雪水,想起了千軍萬馬奔湧上前線的情景,小小少年的心中升騰起一股熱浪。他說不清楚心中的感覺,只覺得熱血沸騰。他想做些什麼,但他這個年紀,除了跑來跑去幹撓他人幹活外,什麼忙也邦不上。
屋裡到處是喧鬧的人群,叮噹的打鐵聲此起彼伏。一個鐵匠將一塊鐵放入槽中,將一桶融化的鐵水小心地澆注在鐵上。過了一會兒,鐵匠又用用溶化的牛油澆在鐵身上。只聽見嗤的一聲,屋內立刻籠罩在一片白霧中,一股難聞的氣味在空氣中迷漫著。經過這樣反覆幾次鍛燒工藝,就是當時北方民族鑄造武器的鋼鐵宿鐵。宿鐵是製作刀劍的原料。
“好難聞”。楊廣拉起弟弟楊秀和楊諒的手,向屋外跑去。
屋外是一群小夥伴,他們都是當時武川鎮皇親國戚的後代:李淵,竇詩雅(以後大唐帝國唐太宗李
世民的父母,可他們當時只有11歲)、楊廣的弟弟楊秀,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許多孩子,他們有的在空地上玩擊劍,有的騎馬射箭,還有的在做遊戲。
李淵和竇詩雅是楊廣的朋友,也是他時朝夕相處的最親密的親人。李淵的母親是楊廣的姨母,他比楊廣大三歲。李淵的父親李曄熱偽敝馨倉葑芄埽�筧沃��蠼����秈乒��S捎詬蓋桌顣早亡,李淵七歲就襲爵當了唐國公,與母親獨孤雲相依為命。而竇詩雅的母親則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妹妹,宇文邕是她的舅舅。她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女孩,三歲時長髮與身高一樣長。竇詩雅6歲讀《女誡》《列女》,過目不忘。但她更崇尚武功,小小年紀的她練就了一身武藝,武功甚至還超過了許多男孩。她希望有一天能當上周國的上柱國大將軍,能率領千軍萬馬為周國建立戰功。周武帝宇文邕特別喜歡這個外甥女,並允許她生活在武帝宮中,與皇子皇孫們一起接受宮庭教育。年紀雖小卻能像大人一樣思考問題,只有7歲年紀的她多次為周武帝宇文邕出謀劃策並且被武帝採納,比當時已16歲的太子宇文斌(貝)還強。其中最為人稱善的是她勸說周武帝宇文邕善待突厥皇后阿史那:
當時,中國北方大地上,周國正與齊國爭天下,而西部的突厥兵力強大,不時地突入中原地區,掠奪周國和齊國的人民和財物。周國和齊國都想法設法與突厥交好。周國將自已的公主嫁給突厥可汗為妻,每年貢奉繒絮錦彩十萬餘段,而那些在長安的突厥客們,周國一點也不敢得罪,常常是好吃好喝好住,生活得比貴族還好。齊國的皇帝也不敢落後,貢奉給突厥的比周國還豐厚。突厥的首領佗缽可汗驕橫地直呼齊國和周國的二個皇帝為其兒子,並對其手下誇口:如果齊國和周國的二個兒子一直如此孝順,我們突厥百姓們就可以生活得無憂無慮了。
而阿史那皇后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為了結好突厥而硬是從齊國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