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千夷民還”、“衛溫、諸葛直皆以違詔無功下獄誅”。
後來南朝宋齊梁陳,似乎都沒有記載過再有徵服夷洲的行動。臺灣的熱帶病,在這個時代還是無解的。這種印象已經深入歷代統治者的人心。
蕭銑前些日子提出去重新尋找夷洲和平湖(澎湖列島)的議程時,來整、秦瓊這些人沒什麼歷史文化,還不覺得危險,然而蕭銑身邊讀書明史的幕僚佐官無不勸諫,以孫權的教訓為誡,而且如今天下太平,尋找夷洲根本毫無價值。
不過,就在來整和秦瓊彷徨的時候,蕭銑利用被扣押起來的倭國使節團發揮了作用。
使節團是被蕭銑分成三部分安置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小野妹子這些倭國朝廷的官員,自然是一直扣在蘇州驛站裡軟禁,好吃好喝供著,直到他們來年四月返程回去修改國書。
第二部分是那好幾十個和尚,蕭銑一紙薦書送到天台國清寺,讓國清寺的灌頂方丈收留掛單,學習佛法。還有一些安排不下的,那就丟到蕭銑自己治下地盤的靈隱寺收容。為此,蕭銑還撥付了一百部八十卷本的雕版刻印本《妙法蓮華經》、並《摩訶止觀》。那些沒見過雕版印刷術,或者說連成套經書都沒見過的倭國和尚,馬上就如痴如醉不問外事了,被禁足在寺廟裡多久都無所謂。據說後來在東瀛,天台宗比歷史同期提早了百年一統宗教界,這卻是後話了。
第三部分被單獨扣下的,便是倭國使團的水手。蕭銑派人略一查問這些水手他們來中原時走的航路,也正是從那裡得到了訊息之後,才堅定了蕭銑尋找夷洲和平湖的決心的。
按照那些倭國水手的交代,他們來中土,往往有兩條路線。第一條,是風向不順的時候強行來中土時所用的,需要從筑前渡過對馬海峽到達新羅的釜山,然後沿著半島的海岸西行,一直到高句麗的大同江入海口、也就是甕津半島一帶,然後向正西航行、經過短短五百里海路,就可以到達中原的登萊等地,然後再走陸路或沿海南下。這條路大部分都是沿著海岸航行,遠海行駛的距離只有五百里,對於這個時代的技術來說已經可以毫無壓力。
第二條路,就是**月間順風時的航程,這個季節信風是從倭國方向吹向浙閩的,船隊會順風而來,並以島鏈為引導參照修正航向,最後到達夷洲、平湖,然後或向西到福州,向北到明州。
所以,倭國人是掌握了琉球列島和夷洲、平湖與大陸之間的航線的,而且非常熟悉。他們也有在夷洲停靠補給的經驗,知道只要不深入內陸常住,那麼在相對寒冷的季節沿海暫留是不會有瘟疫襲擾的。
蕭銑給了那些倭國水手每人十匹綢緞的報酬,便把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土鱉變成了自己的僱傭兵——為期半年,到小野妹子要回國時為止——然後,便讓這些倭國水手領航,帶著來整和秦瓊去夷洲尋找產樟腦的樹種,以及夷洲北部東海沿岸一些盛產鳥糞石的島嶼。
第十七章 盆滿缽滿
小野妹子還軟禁在蘇州驛館裡面吃牢飯的時候,他手下那些備件出身、沒什麼節操和忠誠度可言的水手已經在蕭銑厚賞收買之下,幫漢人開拓出了通往夷洲和平湖的沿海航線,並且在蕭銑隨船隊派遣陪去的老練海客、繪師偷學下,把閩海外諸島的海圖方位、秋冬信風狀況都大致明確了一番,這條航線倭國水手們會帶著跑三趟左右,等到漢人們徹底掌握了這條航路的訣竅之後,以後就沒必要讓倭人與聞機密之事了。
當然,這倒不是說這個時代倭國的航海技術就全方位比漢人要強大,而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日本孤懸海外,對於超視距的越島鏈航海定位總歸有那麼一些獨到之處,對於日本週邊的海域海況瞭解自然有漢人見不到的地方。至今為止的歷代,無論是漢時來請封“漢倭奴國王印”的,還是隋唐時的遣隋使、遣唐使,都是日本列島上的土人主動來華夏,而非華夏之人找上門去,多少也能說明問題——同理,如果是比對齊魯江浙閩粵的沿海海況瞭解,在這些海域的航行技術,倭人肯定就遠遜於漢人了。這是一個主場客場情況熟悉程度的問題,與民族主義無關。
九月中,去夷洲和平湖的來整、秦瓊,與去林邑的張出塵、沈落雁幾乎是同時回到了明州港,然後透過浙東運河、江南河把貨物發往朝廷有造船場所在的各地——
雖然明州不是蕭銑所統領的吳郡地盤,但是那裡作為造船場和海港著實有常熟比不到的優勢,那就是無論是長江口的海港還是浙江口的海港,都因為沖積河床的地勢,導致江河底沙淤積嚴重,要做到深水港的話疏浚工程量太大。而明州港大致相當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