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3/4 頁)
反,可至少也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失去控制,蛇無頭不行;顯然不利於楊廣制衡南北兩軍的帝皇心術。
也就是說,這個暫且不處罰蕭銑的決定,只是基於蕭銑對楊廣還有重大利用價值這一考慮,而非什麼虛偽無聊的“天家親情”了。天家親情這種東西,在楊廣眼力屁都不值,當初他大哥楊勇什麼的,還有一堆別的親戚,只要擋了楊廣的道,還不是說殺就殺了。
對於這一點,蕭銑心中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對於楊廣的鬆口也談不上什麼感恩和內疚。甚至可以說,他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知道楊廣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殺自己,甚至都不敢在這個時間點上把自己直接撤職,所以才敢讓武士彠暗中資敵並且挑好這個時間點發動。
至於楊廣遷都成功、擺平了宇文化及手下那些驕兵悍將之後,會不會找蕭銑秋後算賬,蕭銑還真沒法推算。然而幸運的是,他至少還可以祈禱自己不必推算這一切了——如果宇文化及夠爭氣,能夠抓住機遇動手的話,他蕭銑也就不需要擔心楊廣的秋後算賬了。
……
從江都宮大殿裡頭出來後,蕭銑自然也少不得再拜一拜碼頭,姑母兼岳母蕭皇后那裡,自然是要好好跪添賣萌的,這也是蕭銑屢次化險為夷的最根本助力,畢竟有個皇后姑母。天大的事情都有人幫著吹枕邊風幫襯,不至於申訴的機會都沒了。如今越是到了緊要關頭,就越是不能鬆懈。絕對不能給猜忌自己的敵人進讒言的機會。
應付了蕭皇后,離開揚州回到丹陽自己的府邸後,蕭銑見到了匆匆趕回來的妻子南陽公主。楊潔穎因為害怕楊廣重責自己的夫君,而入宮找楊廣求情這件事情,蕭銑是當真不知情,完全是楊潔穎瞞著蕭銑自己私下搶著趕去的,因為蕭銑本身其實心中有底。根據如今的朝局可以判斷出楊廣不敢對他下重手。
不過,妻子的關心他還是很感激的,尤其是事後想想。楊潔穎出面求情的話,其實更可以表現他蕭銑的“病篤亂投醫”,體現他蕭銑在驚聞此事時的惶恐失措之狀,所以從全域性來看對於他的演技也是有好處的。否則。就顯得有些有恃無恐。好像早就料到了一樣。
於公於私,蕭銑也不敢養蓄精力,和楊潔穎攤牌說了明日就要帶兵西征平亂之後,當夜曲盡其能各種花活把娘子伺候舒服了。次日一早幾乎累得直不起腰來,但是依然要強撐著上馬出征。
也虧得大軍從丹陽出發到武昌郡之前,都是可以坐船的,騎馬不過是從丹陽出城到下關草鞋峽的碼頭這一段要擺個pose,所以蕭銑也不虞昨夜用力過猛。強撐一小段路上了船就能歇息了。
細細算來,他已經三十二週歲年紀了。歲月不饒人吶。雖然因為穿越後的種種經營,已經讓他的崛起之路比歷史同期快了好幾年了,但總覺得大好光陰還是不夠用——歷史上的蕭銑,三十六歲才起兵,以毫無根基的白手姿態撐了兩年,三十八歲就敗給了李淵,被抓到長安問斬示眾。
想那楊廣也是三十五歲左右登基做的皇帝,就已經覺得登基太晚了,餘生的時間不足以完成修長城、挖運河、興科舉、殲滅四夷、開疆拓土……等等功業,才拼了命地濫用民力好大喜功。蕭銑自問他想要做的事情不比楊廣少,若是上位太晚,也不知道晚年會不會急於求成以至於成為第二個楊廣呢。
有時候,每當想到這個問題,蕭銑就忍不住在心中假設:從這個角度來說,原本歷史上李世民弒兄奪位雖然千不該萬不該,但是對於國家穩定多少還是有點兒好處的。因為凡是參加過開國之戰的宗室子弟,因為見識多了,經歷過血腥風雨,所以往往都有好大喜功的毛病,如果他們登基當了皇帝,不做出一番自己父兄都沒做到的功業的,幾乎都不肯收手。比如李世民討伐突厥、高句麗;趙炯討伐契丹,只是打敗了釀成了高粱河慘禍;朱棣更是要弄五伐漠北之類的事情折騰。
歷史上如果讓李建成做了皇帝,按照他的年齡和壽命,接李淵班子的時候也得四十好幾了,說不定也會和楊廣那樣因為覺得自己來日無多,而變得急功近利。而李世民好歹比兄長年輕了十二歲,理論上心態會更好一些。
閒言休絮,卻說蕭銑胡思亂想之間,大軍已然徵集完畢,整備森然,隨時可以出發了——之所以準備這麼充分,其實明面上固然是蕭銑最近治軍頗嚴,讓手下將領如秦瓊、羅士信、尉遲恭等人都好生約束部隊,隨時做好戰備。但是實際上麼,自然是因為董景珍、雷世猛二賊本來就是蕭銑透過武士彠的內外侯官系統透過暗中關聯交易扶持的,想讓他們什麼時候被逼觸發就能什麼時候觸發,所以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