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頁)
徵曾有試圖單騎報信朝廷、警示楊玄感逆舉之企圖。只因半途為叛軍斥候捉拿……”
房玄齡在摺頁上把前因後果都寫得很清楚,包括後來楊玄感不得不立刻舉旗造反,也是因為被魏徵虛言恫嚇,以為已經洩密。而在房玄齡深入交叉比對各方供詞之前,這個魏徵已經被暫擬定了個斬刑——因為元寶藏屬於主動從賊的,而且是楊廣著力要打擊的元氏後裔。至於他身邊一個小小記室有沒有反對自己主官的言行,此前辦差的官員根本就懶得查問這麼細,而是一刀切就把元寶藏的屬官都辦了。
“這個魏徵著實忠義可用,某當奏明聖上,多加褒獎才是。”
“晦之賢弟,雖然恩賞出於朝廷乃是大公之心,然則天下已然如此,何必避這個嫌呢?朝廷能知道這魏徵是何許人也麼?愚兄倒是已經一個個提審的時候旁觀了一番,這個魏徵見識著實是有的,而且直言敢說,自有用處……”
“罷了,既然是在玄齡兄面前,咱就不矯情了。那魏徵便想辦法讓他感恩就是。”
房玄齡見蕭銑不再遮遮掩掩,說話也放開了些:“爽快!既然賢弟如此開誠佈公,那咱也就把咱的意思先說一下:魏徵,還有這幾個人,都是頗有實幹之才,但是官位低微,朝廷根本不在乎,賢弟自行施恩留下,也沒人在意,還能讓他們感恩忠心。
還有這幾個:比如治禮郎高士廉等,都是京官,雖無顯要實權,品級卻不低,這幾個也都沒有參與造反,只是此前和楊玄感或是斛斯政私交太好、走得太近、二賊謀逆之前的當口,這些人還有書信往來,此前被朝廷一鍋端了的。若是私下施恩赦免這些人,難免朝廷注意,所以還是要朝廷正式出面,賢弟只要讓他們知道你在聖駕面前為他們辯解美言、承你的情便可。”
蕭銑聽了,深以為然,不住地點頭嘉許:“玄齡兄真可謂知我者,此事便這麼定了,某再細細看看,明日便分批處斷。”
房玄齡聞言先行告退,留下蕭銑把房玄齡整理出來的意見慢慢看完。
不得不說,因為楊玄感如今採納了李密的上策,而後才被擊敗,所以平叛後需要被清算的文武叛臣組成成分,與歷史同期相比也變化了很多。
歷史上因為楊玄感強攻東都不下、後來又試圖轉進關中,最後沒到潼關被朝廷大軍滅了,所以一開始起事的時候,藉著聲勢浩大,楊玄感頗為吸引了一大批東都和大興的朝廷官員下注投靠,最後這些主動從賊的官員也被楊廣大殺大洗了一批。而且從賊的官員很多還是官二代,連累了父兄都一併丟官問罪的也不少。
如今,楊玄感從黎陽起兵後,直撲河北。所以黎陽…東都一帶的官員依然有從賊的,卻比歷史同期少了很多。至於關中大興的官員,根本撈不到從賊的機會,算是因此而得以保了下來。而額外受到重創的便是河北地方官,這個系統遭到了更為嚴重的毀滅,魏徵不過是被這個蝴蝶效應波及到的一顆小棋子罷了。
而要說東都洛陽跑去從賊的高官子弟還真不少。比如當年朝中四大名將之一的韓擒虎之子韓世諤,都在當初不開眼主動跑去從賊的行列中。只是韓擒虎如今已經死了,這韓世諤的利用價值便不怎麼起眼了,屬於蕭銑沒必要去救的。而裴矩、裴蘊居然都有族中侄兒去從賊,蕭銑正好順勢賣個人情。(未完待續。。)
第二十六章 困龍入海
楊玄感逆黨的案子,辦得差不多了,蕭銑這陣子,也不知道推掉了多少說情的人,又不好真得罪得狠了,箇中尺度,不足為外人所道。
不過,有些客人來訪,是不能推辭的,尤其是對方還身負一些不能說的聖命。比如此刻和蕭銑對坐飲酒的裴矩。
“蕭駙馬,唉,咱聞喜裴氏,族中人口眾多,良莠不齊,也是無法,讓駙馬見笑了。前日舍侄的事情,裴某倒是多多承情了。來,咱共飲一杯。”
(注:正史上,裴矩、裴蘊確有近支子侄在楊玄感之亂中主動投敵,但是沒有記載名姓。事實上朝中高官子弟投敵的有好幾十家,很有可能是為了分頭下注。)
“誰家沒有年少遭人矇蔽的呢?裴侍郎多慮了。昔日袁紹強橫時,曹孟德自身猶然不保。克敵之後,燒諸將交通袁紹書信,便是此意。蕭某雖然不才,也知如今天下洶洶,若然繼續一味用急,只怕剛而易折,不如緩之,以安人心。但凡恩赦出自上意,便是無有不可的了,哪能事事較真?但願裴侍郎能心同此理,便是朝廷大幸。”
“痛快!蕭駙馬說得真好。不失君臣忠義,又能權變為國,裴某若是早三十年,決然沒有蕭駙馬這般見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