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話,那就只能做成鐵札甲了——鐵札甲就是那種一片片甲葉做成矩形,然後拼接起來用皮繩左右繫結,而非上下穿孔疊層固定,這玩意兒理論上等效厚度和板甲一樣重,但是其甲片之間接縫的強度就可憐得很了,如果倍射中了或者刺中了接縫部位,幾乎相當於是零防禦。
除了厚實的胸甲以及和胸甲樣子差不多、只是沒有弧度的背甲之外。這套甲冑別的部位差不多都還是和傳統明光鎧、山文鎧的鱗片形制相若的。當然所用的鋼料品質自然是提升了不少,從光澤上就能看出來。
放下鎧甲之後,羅士信拿起一頂頭盔時又大吃了一驚。這頭盔的形狀實在是太過天馬行空,突兀非常了,不但是鋼質渾然一體打造的,而且居然還稜角分明,而且還帶了一個鐵面具!
古代中式鎧甲也並不是沒有面具,僅僅比隋朝早幾十年的北齊時,蘭陵武功王高長恭就是個打仗帶面具的主兒。而且是金屬面具,雖然高長恭帶面甲的動機據說了為了防止被敵人看到他長相太帥太娘炮而鼓舞了敵軍士氣,但防護效果咱還是不能否認的。但是無論是何種面甲。至少看上去都還像一張人臉,但是蕭銑軍給新式頭盔配備的下拉式活動面甲,卻突兀地像一張尖銳的鳥嘴……
這其實是蕭銑博採眾長後的結果。在鎧甲上,他選擇了製造工藝相對便於適用於大塊件的米蘭式胸甲。而在頭盔上。他則是採納了哥特式板甲的優勢造型。
讓中國人區分西洋板甲的流派,其實著實有些強人所難,不過說人話翻譯一下的話,米蘭和哥特式的差別,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米蘭甲造型很圓潤,幾乎沒有稜角,而哥特式正好相反,到處都是稜角。
這一點其實和另一個曾經讓大部分中國人很頭疼的高逼格話題——歐式建築風格問題差不多。“巴洛克風格”的房子都是很圓潤的,而帶著大尖頂的比如科隆大教堂之類的建築。就是哥特式。一切哥特式,似乎都和直欲刺破蒼穹的尖頂有關。
那麼為什麼哥特式的板甲在頭盔部分比米蘭式要有優勢呢?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如果說米蘭式板甲的頭盔造型相當於t…59主戰坦克的渾圓鑄造炮塔的話,那麼哥特式的大稜角就相當於60°斜面裝甲,在面對正面射來的彈藥時,後者顯然“跳彈”的機率更大一些。而且在鑄造金屬強度不夠用的情況下,後者可以使用數塊分別鍛造的材料再最終部分加熱熔融接合起來,對冶金工藝的要求自然更低——這種接合工藝,可以大致理解為古代的“焊接”,只不過手段不同、“焊縫”強度也迥異罷了。
至於身上的胸甲為什麼不用哥特式,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大塊件做出微量弧度的鍛件如今的工藝水平已經可以做到了,而小件還沒做到。同時胸甲也做成t…34那樣的大弧度的話,一來是雞胸造型太明顯太醜,而且大件做出弧度等效防護重量增重也明顯。最後麼,自然是射在大傾角雞胸胸甲上的箭矢萬一發生“跳彈”後直接往上跳到身著鎧甲者的脖子部位又怎麼辦呢?難道也和t…34一樣形成跳彈後的窩彈區不成……總之t…34的缺點,在哥特式胸甲上一找一個準。
……
羅士信看完了所有鎧甲,一回頭卻見程知節正在那兒端著一柄連刀柄都是用鋼筋與刀刃整體鍛就、外頭則套上鑽孔木棍、纏繞麻布的雄渾陌刀。或許是程知節血液中的板斧情節發作了吧,雖然現實中的他並不是使用板斧的,但是看了這種可劈可捅的新式陌刀,依然忍不住技癢了。
秦瓊在一旁給程知節解釋著:“賢弟試過了這陌刀的鋼料,覺得如何?為兄敢說你此前見過的陌刀和這個相比都不算個事兒了。尋常咱說的好刀,那都是要反覆疊刃鍛打百次以上。而軍中量產的兵器,縱然是陌刀這種昂貴的武器也不能保證每一把都如此用心,也只有將校使用的兵刃可以反覆疊鍛百次罷了,士卒用的頂多三五十次。
而如今咱要裝備的這批陌刀,都是水力鍛錘反覆疊打的,鍛開了之後對摺疊厚,重新再鍛薄了,一把刀鍛成之日,內裡質地不知有幾百層,委實堅韌非凡。尋常陌刀若是如此厚度,斷然不能持續猛力劈砍,而此刀卻要好上很多。”
秦瓊說著,程知節在一旁絲毫不會累一樣地試刀,一個個預設的人小腿粗細的木樁被程知節不要錢一樣砍斷,而那些和真人軀幹差不多粗的、紮緊浸溼的草蓆卷更是利落的很——據說這種和真人粗細相若的草蓆,只要捆得夠緊,浸溼後砍斷的難度便和砍斷人的軀幹難度相若了。如此便證明此刀足以輕鬆腰斬沒有重甲的敵人,可以直接一刀兩斷。
“這還差不多,那某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